东西问·人物 | 三宅一生:当东方审美闯入西方时尚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题:三宅一生:当东方审美闯入西方时尚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仇广宇
2022年8月5日,享誉全球的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因肝癌在东京去世。他曾被誉为服装领域革命性的设计师,“一生褶”“一块布”系列服装和“Baobao”手提包系列全球知名,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从东京到巴黎、再从纽约到世界,这个东方人成功将东方设计语言融入西方语境,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并将这份理念不断传递。
一块布背后的人生
20世纪70年代闯入国际时尚圈即崭露头角的三宅一生,被称为“时尚界的毕加索”“解构主义大师”,创新是其一以贯之的思想。
用“一块布”制作整件服装,他的这一理念来源复杂,折射着他的童年,也影响了很多设计师和建筑师。
1938年,三宅一生出生于日本广岛。小时候家里资源有限,母亲曾用一面旗子给他做了一条漂亮的裤子,这温馨的“一块布”永远留在他的记忆中。
不幸的是,原子弹袭击让三宅一生的腿脚留下残疾,母亲被严重烧伤,几年后去世。灾难的降临,让三宅一生总感觉自己也会早逝。
三宅一生上高中时,经常路过和平公园中两座流线型的大桥,是美籍日裔雕塑家野口勇的作品。日后,三宅一生从野口勇的作品中汲取灵感,还与他成了忘年交。艺术家、设计及生活方式领域的独立研究者方振宁认为,三宅一生服装设计的语言和野口勇有某些相似性,“野口勇众多的雕刻作品中,有一种类型是用一块金属钢板弯成的雕塑……野口勇的雕塑观念也会影响到三宅一生‘一块布’裁剪概念的形成。”方振宁对记者说。
对生命无常的理解,让三宅一生下了决心,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小时候,他总是在一间他认为很特别的裁缝店驻足欣赏里面的服装,意识到服装是兴趣所在。三宅一生大学学了平面设计,当时日本的现代时装业刚刚诞生,他想尽办法吸收知识。1960年,世界设计大会第一次在东京举行,仍在念书的他给大会写了一封信,询问为何服装设计类的项目没被包含在大会活动中。
1965年,27岁的三宅一生来到法国巴黎时装工会学院读书,终于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时装设计工作。在巴黎时,他接触到了法国女设计师玛德琳·维奥内特的思想,她首先采用几何计算设计服装,并提倡用“一块美丽的布”来做衣服。这种理念让他颇为认同,并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从东方到西方
资深时尚媒体人洪晃分析,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这三位日本设计“巨头”给西方人带去了三种属于东方的审美元素。一是含蓄的、不提倡暴露的东方审美;二是东方民间的穿衣习俗,动感、舒适;三是东方人对服装的思维方式。不同于西方的3D立体剪裁,东方人往往采用“铺平”的2D剪裁方式,做出的衣服没有肥瘦之分,不挑身材,对任何人都是友好的。
这些特质和元素,在三宅一生的服装设计中大都有体现。而奠定其服装思想的,正是他在巴黎的生活。1968年5月,三宅一生在巴黎目睹了“五月风暴”,这场以反主流文化、反战为主题的社会运动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发现,自己是希望为大多数人制作服装,而非只为“高定群体”服务。
“五月风暴”和全球流行的革命思潮,让批判一切传统的解构主义艺术思想大为盛行,东方的禅宗、佛教等思想也逐渐传播开。这些思想在东方司空见惯,但在西方成了先锋、另类和前卫的象征。恰逢其时来到西方的东方人三宅一生,就这样融入了西方的话语体系之中,其思想也开始逐渐成形。
在巴黎,他还担任过知名设计师盖伊·拉罗什的助手,为纪梵希公司创始人休伯特·德·纪梵希画过草图。在当时,法国流行的还是高定时装和所谓“上流社会”的风格。尽管跟随这些大师学到了很多工作经验,三宅一生清楚,这样的公司不是他想待的地方。
1969年,三宅一生去了纽约,成为纽约知名设计师杰弗里·比恩的助理,结识了很多给他灵感的艺术家。比起巴黎,这座城市的自由风格更让他喜欢,他的第一件作品也留在了纽约。1970年,三宅一生回到日本成立了设计工作室。1973年,他开始在巴黎时装周展出作品,逐渐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东方声音。
1988年,三宅一生开始发表他的“一生褶”系列服装,这种服装的制作原理,是使用比原本需要的布料大两到三倍的布料,经过复杂的工艺处理,让漂亮的褶绉保持不变。比起需要保养的高定时装,这种衣服轻便,便于折叠和携带,也不挑身材,对普通人很友好。后来,三宅一生为德国法兰克福芭蕾舞团设计了轻盈的“一生褶”演出服,效果奇佳。借此经验,三宅一生决定使用舞者代替模特来展示他的很多设计,显示服装的轻盈动感。由此,“一生褶”系列传播得更加广泛。
1997年,三宅一生再创高峰,和工程师合作,推出了“一块布”系列服装。这既是一个服装系列,也是一种制衣工艺的名字,且与他的思想相吻合。
通过“一生褶”“一块布”,三宅一生成为公认的解构主义大师。但他觉得自己只是在做衣服,从来没想过制造时尚。天然的东方思想,与西方当时反叛、讲求平等的社会思潮完美融合,“反时尚”的先锋就这样成为最时尚的先锋。
传递和平与爱
三宅一生为人低调,但一直和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有着深厚的友谊,也对他们的思路产生着影响。1998年在法国卡地亚中心,中国艺术家蔡国强曾和三宅一生合作作品《龙:炸三宅一生服装》。他们将63件“一生褶”系列的服装摆成龙形,在衣服上放置火药和石块进行爆破,让服装上形成黑斑和小洞。蔡国强感慨,三宅一生给了他一个天马行空的开始,可以让他在衣服上这样随意创造。“他作品中体现的情感交流和方法论,常提醒我们东方的美和力量所在。”三宅一生去世后,蔡国强在纪念文章中这样写道。
三宅一生和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的交往,也造就了IT界的一场流行风潮。《乔布斯传》作者沃尔特·伊萨克森曾写到,20世纪80年代,酷爱东方文化的乔布斯前往日本索尼考察,看到索尼员工穿着三宅一生设计的工服,受到感染,想邀请三宅一生为苹果员工做工服。但苹果员工却没人愿意穿这种整齐划一的服装。后来,三宅一生和乔布斯成了朋友,他为乔布斯单独制作了100件他喜欢的黑色针织衫,乔布斯在每年苹果的新品发布会上都会穿一款。这件衣服的同款和类似款,也成为三宅一生的畅销单品。2011年乔布斯去世后,三宅一生将这款产品下架,以示对乔布斯的纪念。
三宅一生从未忘记自己的来处,他从日本民间文化中吸取养分。2015年,讲述三宅一生的纪录片《为设计而生》中提到,三宅一生和日本各地的手艺人都有交往。当时,三宅一生与日本宫城县造纸艺术的最后一位传人见面,向她了解折纸艺术。当时,他正在研究根据折纸艺术设计的服装支线系列“132.5 Issey Miyake”。
这样的交往在三宅一生中还有很多。研究者方振宁了解到,数年前日本文化人白川正子去世后,三宅一生曾发表纪念感言说,上大学时,自己经常从白川开的店门前走过,白川的美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而在刚做设计师时,三宅一生的“一块布”思想也从非洲居民的穿着打扮上汲取了灵感,因为他们平时的穿着就是“一块布”,舒适又不影响劳动。
1999年三宅一生退居二线,但仍在带徒弟、研究传统文化、不断产出新作品。2006年,他和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一起计划为东京建造一座设计博物馆,名为21-21。安藤忠雄也是三宅一生的好友,充分理解他的理念。在这个博物馆的设计中,他充分发挥了三宅一生的“一块布”思想,博物馆的屋顶看起来像一整块折叠的大钢板,这块钢板足有54米长。
回顾一生,三宅一生曾说,之所以钟情于服装设计领域,部分缘于它是一种更现代、乐观的创作形式。经历过战争困苦的他,始终想要忘记这种困苦,持续输出乐观、理想主义与幸福。服装是他选择的最好形式。他曾说:“在日语中,服的发音是fuku,fuku也是‘福’。也许我是在试着为人民创造幸福,也是为了我自己。”(完)
国内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2日 15:32:21
- 2024年11月22日 09:49:55
- 2024年11月22日 00:04:42
- 2024年11月21日 22:45:01
- 2024年11月21日 22:22:34
- 2024年11月21日 14:10:23
- 2024年11月21日 14:03:33
- 2024年11月21日 11:16:50
- 2024年11月21日 09:30:55
- 2024年11月21日 09: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