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京刊披露《政治经济学》八次修订 内容争议很大

2002年12月20日 19:01

  中新网12月20日电 最新一期的《瞭望新闻周刊》以“在劳动的旗帜下”为主题,刊发一篇报道——《政治经济学》:从教材修订看认识飞跃。

  《政治经济学》教材,作为展现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是中国大学生的必修课教材。

  《瞭望》的这篇报道披露了自1992年至今的四次修订,并引用学者的观点认为,每一次修订都标志着中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一次飞跃。

  本网特摘发该报道如下:

  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中国高校最早用的是苏联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统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5年版)。国内最早出版的是1954年由许涤新编写的《广义政治经济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在本质上、体系上也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充实一些新的内容而已。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永秀说,目前《政治经济学》的内容编写争议很大,核心在于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何深化发展、怎样看待以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评价等问题,如资本主义有剩余价值,是剥削;但社会主义也存在剩余价值,这是客观事实,这种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究竟是什么?

  实际上,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也一直在进行着修订。据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罗润东介绍,仅由谷书堂、宋则行主编的“北方本”《政治经济学(教材)》,从1992年起至今,便已进行了四次修订。他说,每一次修订都标志着中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一次飞跃。

  1992年第五版在大思路方面,1992年版的《政治经济学》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表述取代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曾被沿用了十几年的提法。就实质与内容来讲,二者并无根本性差别,指的是同一事物。若从二者的细微含义区分,商品经济侧重指一种生产形式即劳动交换方式,而市场经济则更多着眼于经济运行方式。这一提法鲜明地反映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同时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对计划经济体制与计划调节手段混淆不清的问题。

  对所有制、特别是公有制的分析不再停留在抽象的层次上,而是落实到企业这一微观层面,并且与企业产权联系起来进行剖析。把企业财产关系分解为最终财产所有权、法人产权和经营管理权三个组成部分。这种分解体现了现代产权关系的一般特征,与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的现状及理论发展逻辑相吻合。同时,它也有利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企分开,理顺公有制内部产权关系,并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在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总量运行部分,也相应做了一些技术变化。例如,考虑到国家统计局已决定试行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原有的与计划经济核算对应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已不适应今后的国民经济分析。因此,此版采用了新的指标体系。

  1995年第六版1992年党的“十四”大和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理论上提出了围绕重点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思路。到1995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值得研究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例如,两权分离作为指导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原则,经济理论界对此始终存在着异议。

  在这样的背景下,该版的修订在基本保持第五版框架和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部分重要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例如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问题、产权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价格和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基本做到了坚持理论上的一贯性。同时,该版还删繁就简,使篇幅上较前一版压缩了100页。

  1998年第七版随着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例如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已由高速增长伴随着高通胀走向高增长、低通胀,即实现了经济“软着陆”。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经济总量以及国内总供需状况出现了显著变化,宏观经济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受1997年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我国经济又继而出现了市场疲软、商品积压、大批国有企业工人下岗现象,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在这种情况下,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改革的途径和措施等问题上,提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思路。

  此时进行的第七版修订,其指导思想是:“理论深化,表述规范,从实际出发,有增有减,力求有新的提高。”总的来看,此次修订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分配方式及公平与效率、所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问题,在理论深化上都做了进一步的努力。对于过去本书反映不充分或实践中新提出的重要经济问题,如农户经济、微观经济运行主体之一的个人和家庭、资本市场和信息市场等等,专门增写了新的章节。具体来讲,1998年版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更新,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时理论界的思想解放:

  首先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该版的基本观点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与所有制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从基本概念出发澄清了以往认识中存在的混淆问题,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论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与经济体制模式的关系,即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期中,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有国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其他正在探索的公有制形式。

  其次是关于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是由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不同所有制之间的产品都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这就使得对公有制生产要素的使用也必须是有偿的,全社会的生产要素都包容在有偿使用、相互等价交换的关系之中。1998年版从理论深层阐述了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和非劳动要素是否创造价值是两回事。之所以要参与分配,关键在于非劳动要素是价值创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条件。

  2002年第八版新的历史条件下,2001年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七一”重要讲话,其中着重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这使理论界形成新的思想解放与理论研究热潮。

  目前正在修订中的第八版,首先在篇章结构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其中第一篇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变迁”,该篇概述了中国共产党对市场经济认识的发展变化,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过程,对市场的本质、市场行为规范、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以及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了充分论证与概括。同时对其他同类教科书较少涉足、却关系今后改革方向与思路的“公有制内在矛盾”等问题单独做了论证。第二篇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主体及其运行”,在第七版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现代企业组织和行为的分析,其中包括现代企业的组织和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家和委托-代理关系、转型期国有公司治理结构变化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的重要理论前沿问题。并且,为了清晰揭示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本篇还突出描述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以及市场运作的制度基础,其中涵盖了市场容量、进入与退出、产权交易制度和信用制度等重要理论问题。第三篇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宏观经济和国家的经济职能”,它对应于第七版第四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其中在讨论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时增加了“国民经济核算”的有关内容;在讨论经济结构及其调整部分增加了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的内容,如“产业结构的增长效应”、“产业联系与产业群”、“区域分工和地区间竞争”等内容;针对我国二元经济发展的实际,增加了对“人力资本和过剩劳动”、“技术进步、高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的新内容;在社会主义对外关系部分,相应增加了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WTO等内容。最后,对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这一问题,第八版也从市场经济的基本视角进行讨论,即在讨论国家经济职能一般理论的基础上,从“公共产品”理论角度分析国家调控经济的目标、手段与实现方式。


 
编辑:吕振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