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五千亿元打造"南水北调"工程 东线江苏段将开工

2002年12月21日 18:38


  中新网12月21日电 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又一个重大的水利建设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即将于本月底拉开序幕: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将在江苏大地上全面展开。今年也正是毛泽东提出南水北调设想50周年,这标志着千百万人翘首期盼半个世纪的举世瞩目的调水工程开始从图纸走向现实。该项工程总投资近5000亿元,不仅是我国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也将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在南水北调工程即将开工的前夕,扬子晚报记者走访了有关水利专家。

  2050年:为北方增加一条黄河水量

  据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水土资源分布与组合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南水北调工程共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从而形成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相互联接的“四横三纵”水网格局,达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优化配置目标。据介绍,这三条线工程最终建成后,到2050年调水总量规模为448亿立万米,接近于在黄淮海平原和西北部地区增加一条黄河的水量,可基本改变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

  东线工程:从江苏开始引水

  江苏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水利专家告诉记者,东线工程是在江苏江水北调工程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和向北延伸的,总投资650亿元,分三期实施,其中调水工程390亿元,治污工程260亿元,主要供水范围分为黄河以南、山东半岛和黄河以北三片,主要供水目标是补充天津、河北、山东(含山东半岛)、江苏、安徽等输水沿线城市生活、环境和工业用水,并适当兼顾农业和其他用水。其从江都抽水站和即将兴建的宝应站抽引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为输水干线和分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并连通作为调蓄水库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在山东省位山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后自流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1156公里,输水渠道的90%可利用现有的河道和湖泊。黄河以南需建13个梯级,新扩建51座泵站,输水主干线全长1156公里,江苏境内输水干线404公里,共分9个梯级,需新(扩)建33座泵站。

  据专家介绍,即将开工建设的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应站位于江苏里运河东侧,与江都抽水站共同组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第一级泵站,三阳河、潼河系宝应站引水河道,站河配套,成为南水北调东线新增的水源工程。三阳河南起江都宜陵,北至宝应杜巷,与东西向的潼河相接,将新通扬运河及泰州引江河引入的江水送至宝应站,再抽入里运河。河道全长82公里,其中三阳河长66.5公里,潼河长15.5公里。一期工程先新建100立方米每秒的宝应抽水站,开挖河道45.45公里,其中三垛以北三阳河29.95公里、潼河l5.5公里,按输水100立方米/秒的规模开挖。二期工程宝应站扩建至200立方米/秒,再相应扩挖三阳河、潼河。其一期工程总投资9亿元左右,分三年实施。工程挖压占地影响范围为扬州市的高邮市和宝应县的7个乡镇,34个行政村,涉及企事业单位43个。工程永久征地1.3万亩,拆迁房屋15.4万平方米,其中私房12万平方米,企事业单位3.4万平方米。搬迁人口3683人,生产安置人口6166人。为了确保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开工,目前1.2公里河道工程的征地拆迁任务已基本完成。记者在建设工地现场看到,50台施工机械正进行三通一平等施工准备工作,3.2公里施工进场道路已全线贯通,1.2公里河道已初具河形。

  江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完全可行

  也许有人会问,南水北调,如此巨大的水利工程到底可行不可行?水利专家表示,江苏实施的江水北调工程,为南水北调打下了实践基础。

  据了解,从1961年起,江苏就着手建设江水北调工程。江水北调“龙头站”———江都站是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到1976年四个站全面建成。从江都站开始,经过近30年持续不断努力,沿着400多千米的京杭运河输水干线,逐步建成了江都、淮安、淮阴、泗阳、刘老涧、皂河、刘山、解台、沿湖等9个梯级,将长江水送入微山湖。目前江苏境内抽江水补入洪泽湖的有江都站―淮安站―淮阴站、江都站―石港站―蒋坝站两条翻水线;通过洪泽湖调蓄水源又可由中运河、徐洪河两条线继续北调,并通过骆马湖的调蓄送水入微山湖。

  水利专家表示,江苏建设江水北调工程,是实施跨流域调水的一个大胆尝试。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运行实践,规划论证初期提出的一些问题,如长江口海潮入侵问题、吸血虫北移问题以及苏北土地盐碱化问题等等,均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实践充分证明,跨流域调水是完全可行的。目前,江苏已形成了初步完善的江水北调工程体系,沿京杭运河输水干线九级枢纽16座泵站,总抽水能力1671立方米/秒,总装机容量14.9万千瓦。设计抽江水能力400立方米/秒,入微山湖能力32立方米/秒。1999年10月江苏又建成了泰州引江河一期工程,增加了引用长江水源的能力,提高了江水北调工程送水保证率。江水北调工程对促进江苏苏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据统计,1965年至2001年,江都站共抽水北送1024亿立方米,最多年份抽江水达10.6亿立方米。江水北调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巨大。如江苏淮北地区水稻面积由200万亩发展到1500万亩,徐淮连地区的粮食产量由解放初的15多亿千克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120多亿千克,彻底扭转了历史上“南粮北调”局面;并且基本解决了干旱年份京杭运河断航和电厂的用水问题,有效缓解了徐州、连云港等城市的用水矛盾。可以说,江水北调工程为江苏苏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也为南水北调工程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江苏:全力支持江水北送

  南水北调工程历经几十年反复论证,江苏一直坚持从大局出发,全力支持。据了解,省有关部门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南水北调前期工作步伐加快,我省更是倾力支持,积极配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跨省、跨流域的调水工程,新建工程将与江苏已建的江水北调工程联合运行,这可能会影响到江苏部分地区的农业用水,但省委、省政府确定服从大局,保证南水北调的整体要求;并以此为契机,加大节水和治污力度,改革供水管理体制,把苏北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保证按规定要求,把水送出省,造福于北方地区的广大人民,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家宝彭芳明明

  小资料

   中线工程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规划线路开挖渠道输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规划分两期实施。

  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规划分三期实施。

  新闻链接

  南水北调工程的由来

  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听取有关引江济黄的设想汇报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从此,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幕。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并发出了《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除了各地区进行的规划工作外,全国范围的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主要指长江水系)北调为主要目的地,即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规划。”这是“南水北调”一词第一次见之于中央正式文献。

  1959年2月,中科院、水电部在北京召开了“西部地区南水北调考察研究工作会议”,确定的南水北调指导方针是:“蓄调兼施,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南北两利,以有济无,以多补少,使水尽其用,地尽其利。”

  1979年12月,水电部正式成立了部属的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统筹领导协调全国的南水北调工作。

  1987年7月,国家计委正式下达通知,决定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列入“七五”超前期工作项目。要求1988年底完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初步研究报告;1990年底,完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雅砻江调水线路的规划研究报告;“八五”继续完成通天河和大渡河调水线路的规划研究工作,并于1995年完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研究综合报告。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南水北调列入“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次代表大会把南水北调列入中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

  1995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

  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有序展开,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

来源:扬子晚报12月21日

 
编辑:叶晓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