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没被看见的少女心

分享到:

陈梦,没被看见的少女心

2025年02月22日 15: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网北京2月22日电(记者 刘星晨 岳川)“前段时间整个人是不是都松弛下来了?”

  乒乓球运动员陈梦没有怎么思考便给出了肯定的答案。那根紧绷了三年的弦断开,她变了一副模样。

  受访者供图

  嘴角上扬后,两个小酒窝在陈梦鼻翼旁堆了起来。五官美学里,“月牙眼”属于一句褒奖。眼睛眯成一条缝后,开口向下的月牙形状弯弯的,能带给人亲和感。

  包括追随多年的球迷在内,少有人会在比赛场合看到她笑。但在这次时间不算长的采访中,陈梦或许都没意识到自己笑了快30回。笑眼弯弯的她也当场自证,“生活中,我笑得时候还是非常多的。”

  把自己从球场内抽离出来,是陈梦一直在学习并内化的事。

  少女心

  做妆发、熟悉表演内容、摸索走位,对于常年保持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运动员来说,这些标准化的彩排流程得算作新奇事物。

  受访者供图

  来到采访间前,陈梦刚结束了一台晚会录制,参与的节目排练时间超过了3个小时。即便如此,在陈梦脸上,新鲜感带来的愉悦还是压过了舞台上一遍又一遍“推倒重来”的疲惫。

  节目导演渴望呈现一种紧凑的节奏效果。为了找准登场时机,陈梦侧身听着类似“中缝”的专业术语站位,观察着其他嘉宾的点位情况。两种状态的切换中,她模仿着专业歌手表现力,体验了一把当Rapper的快感。

  “彩排挺好玩、挺新奇的,从每次体验中感觉到了另一种快乐。”在巴黎卫冕成功后,陈梦的生活状态大抵如此。大考结束,紧绷的弦突然松了下来,需要时间缓冲、被抻直,然后复原到应有的长度。

  乒乓球拍有红黑两面,一面凸起一面平滑,这像极了陈梦。

  受访者供图

  赛场上,她常被形容为等待机会的猎人,周旋回球中寻找对手破绽,一击制胜。但除去去年年末的“老瓦杯”比赛,这位想展示顽强一面的奥运冠军把球台上的自己藏了起来,人格魅力有了另外的出口。

  “向东是哪边啊?方向已正确,这边,这边。”拿着手机转了一圈,陈梦才和导航达成一致;体能训练时,她从两个大号哑铃后面“偷偷”拾起了被挡住的迷你版小哑铃,计谋得逞后快乐加倍……过去一段时间,外界总能从社交媒体上看到这样的陈梦。

  拖着睡醒后沙哑的嗓音,陈梦在健身前分享了简易版护肤流程。上脸爽肤水、舒缓精华、防晒的三件套时,她不忘提醒网友们,早上护肤没必要过于复杂,否则会让脸变得油腻。

  受访者供图

  队友口中“生活里很潮”的陈梦几乎每次在视频里出现都会穿着最心爱的粉色系衣服露出标志性笑容,手机壳上也满是可爱卡通元素。

  精致女孩却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每次出发比赛前,陈梦都会在行李里装上几种不同种类的茶,以在赛时根据心情进行选择。茶界有句约定俗成的话:喝茶的尽头是生普(生普洱茶)。这种令很多人喝完难以入眠的茶种,是陈梦的偏爱。

  她熟练地往茶壶中投入茶叶,用沸水激发出其内在的清香,进而冲泡、出汤、分茶。每当闲下来时,陈梦都会将此视为让自己安静下来的过程,享受其中。

  这种反差,陈梦并不否认。谈起相对轻松的话题时,她的话匣子也总能很快打开。从拍杂志到跑马拉松,奥运夺冠后,陈梦尝试着乒乓以外的两三事。

  对她而言,这样的日子,可能四年才有一次。

  受访者供图

  出口

  为了不影响训练和比赛,陈梦的美甲选择了短方圆款,握拍击球时更加方便。简约的白色配上有设计感的跳色显得很时尚。

  平日选择美甲颜色时,她都很纠结,唯独奥运会前没有。赶赴巴黎前,也是一年里陈梦为数不多地为美甲选了颜色——金色,金牌的颜色。

  受访者供图

  如果用坐标点串联起陈梦生涯轨迹,众所周知,从东京到巴黎的三年,是截至目前这条曲线的谷值。

  首次奥运夺魁后,2007年便入选国家队的陈梦肯定没想到,下一个奥运周期她将面临的是一场怎样的风暴。

  在启蒙教练吴乃蝉眼中,这个身体素质出色的小女孩专注、活泼,是那种从小便加练的类型,“有时她妈妈来看她,她都不知道。”

  东京奥运会的高峰过后,低谷到来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预料,包括陈梦自己。新科奥运冠军陷入了“无冠”魔咒。用现任国乒总教练李隼的话说,消耗大量精力拿到奥运冠军后,陈梦人显得有点空。

  失利、舆论压力、自我怀疑,这些负面情绪像几堵墙,把在东京夺冠前“一直赢”的陈梦,死死地禁锢了起来。那时,对于巴黎,她的认知是:没有希望。

  一个人待在房里,关上灯,周遭漆黑安静的环境才能让陈梦觅得安全感。最初说着“不在意”,但某一瞬间,她突然意识到,那些批评的言论,影响到自己了。微信之外,她卸载掉了所有社交软件。

  喘不过气,这是陈梦对压力的具象化描述,她甚至觉得自己泡茶的味道也比以往差了些许。

  受访者供图

  很多人记得陈梦的霸气宣言,“球拍握在我手上,你们说什么又如何呢?”心底的“不服气”让性格直爽的青岛女孩开始在围城的缝隙里找寻出口、拽出自己。她一次次找朋友聊天,用最传统的解压方式倾诉着内心。

  在害怕比赛、不想放弃的夹缝中挣扎后,陈梦等来了曲线斜率转为正的拐点。

  釜山世乒赛女团决赛,陈梦在负于日本名将早田希娜后完成了自我救赎,决胜局战胜了比自己小15岁的新星张本美和。擦拭着眼角泪水,被压在水面下许久的陈梦久违地吸吮到了空气。

  “梦儿,笑一个,笑一个。”工作人员的安慰,把后怕的情绪“扯”开了一个小口。

  陈梦是女队阵容中年龄最大的运动员,“如果丢两分,责任太大了。”说到这句话时,陈梦的表情有些复杂,嘴角向上微翘了一瞬间,又很快下意识地收了回去。

  这样难熬的过程,陈梦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形容那场比赛最后一球落地时,她用了激动这个词。但更多时候,这位“习惯”在压力下生活的人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感受,辛酸、苦闷、快乐混杂着哭与笑。

  陈梦在巴黎奥运会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每次奥运会的最后一分球。它是接近胜利的,最后一分结束时,相当于这四年过去了。”对于印象最深刻的比赛,陈梦没有将其固定在某一场,而是拉长了时间线,以周期为单位审视自己。

  在不同年龄阶段里,陈梦总想去尝试各种发型。这是她调整心态的外化体现,期待着下场比赛的到来。

  万重山

  镜头前,来自湖南株洲的一位萌娃已经是拥有一年多球龄的乒乓选手,能够在正反手击球中熟练切换。

  女孩的愿望很简单,“我的偶像是陈梦,以后要成为她。”用自身行动影响小朋友喜欢乒乓球,爱上体育,陈梦现阶段对自己的角色设定便如此。她将其称之为,责任。

  今年元旦那天,陈梦多了一个新身份,慈善推广大使。巴黎之行结束后,关注青少年体育越来越多次地出现在了她的日程表里。

  陈梦在巴黎奥运会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在青岛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口中,陈梦是那个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姐姐,打乒乓球很厉害。

  小孩哥将一副字送给了陈梦,上面用金色笔写着“新年快乐”的祝福。他害羞地讲出了自己的小请求,“姐姐,能不能帮我签个字?”

  在小朋友用“蹩脚”的握拍手法打出一记快速回球后,隔网相对的陈梦也惊讶了几分,她教孩子们如何把球发高、如何发力。

  看着眼前这一幕,已过而立之年的人或许想到了昔日球桌旁的自己。从小将到中生代再到老将,陈梦将一句话视之为信念——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大梦、梦姐、陈大山、宝宝姐……有些球迷送给陈梦的外号,她至今仍害羞得叫不出口。在那段难捱的时间里,陈梦靠着这些鼓舞汲取“营养”,静待花期的再次到来。

  受访者供图

  “奥运结束后,前期一直高强度的身体训练以及精神紧绷,在那一刻堆积到了顶点,我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以及根据身体因素对自己接下来职业生涯进行新的规划。”此前退出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排名时,陈梦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她对此的解释为,自己依然是那个热爱着乒乓球的陈梦。

  晚会节目中演唱的那首歌名为《这世界我拼过》。嘉宾们穿插登台,陈梦认真找寻着说唱节奏,她有一句歌词是“如今暮然回首看,那轻舟已过万重山”。

  采访的最后,陈梦没有回答关于发展方向的问题。她停顿了下,看了看在场十几号人的反应。或许那个为了乒乓球已然放弃掉很多的人,对于未来还没有想好。(完)

【编辑:房家梁】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