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祖祠独家回应:苏炳添是苏东坡第29代孙
10日,网上流传的一张照片引发热议,上面写着“苏炳添,苏东坡公第二十九代孙,是苏刘义公第二十一代孙”。
此前消息>>热搜第一!苏炳添是苏轼后代?专家回应

记者10日下午联系到苏炳添祖籍中山市古镇镇古一村,该村苏氏祖祠理事会会长(苏氏宗族族长)苏根鸿告诉记者,根据族谱,苏炳添为苏轼第29代孙,村里很多人都是苏东坡的后代。


据了解,2021年10月,“百米飞人”苏炳添回到家乡时,曾到苏氏祖祠祭祖。

据悉,这次苏炳添回家,得知由于疫情防控要求,以往的重阳节大型敬老爱老活动不能大规模开展,他自掏腰包16.51万元,为古一村1651位55岁以上户籍股民长者,每人发放100元重阳节节日慰问金。

“苏炳添的家离我们就几百米,上次他比完赛回来,我们开祠堂宗门迎接他拜祖先。我跟他讲过他是苏东坡的后代,他说‘原来我也是大文豪的后代’。”苏根鸿说。

苏东坡曾经被贬岭南,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苏根鸿告诉记者,中山古镇苏氏始祖为乐菴公,乐菴公是南宋末代大将军苏刘义的后代。

从苏根鸿提供的族谱可以看到,苏氏从始祖苏洵一脉传下,到十世时为苏刘义,苏刘义下分四脉,其中,苏景由一脉往下传到乐菴公一脉,苏炳添、苏炳全为第二十九代。
苏根鸿指出,除了中山,苏轼后代还分布在河源、顺德、广州、番禺、惠州等地。

古一村村委会主任苏池洁告诉记者,古一村有7000余人左右,苏氏是村中大姓,占到70%—75%。苏氏祖祠是明代建立的,这些年,苏氏祖祠理事会到外面寻根问祖,不断补充了相关派系材料。
古一村村委会主任苏池洁说,关于是否是苏轼后代这件事,以苏氏祖祠的说法为准。
专家:“三苏”及其后人家族意识比较强烈
针对这一表述,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曾明向中新网记者表示,如果真是信史、言之有据的话,“我觉得29代孙的确神悟了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人生快意,是对先贤‘活法’的最好践行,这是一种智慧的灵魂在最高处握手。”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戴路向中新网记者表示,苏氏家族向来重视族谱,苏洵曾编撰过《苏氏族谱》,也写过一篇《苏氏族谱亭记》,这个亭子修在祖坟旁边,每年正月祭拜过后,苏家老少就在亭中谈论乡中风俗。家族意识在“三苏”及其后人那里一直比较强烈,比如《东坡尺牍》中有很多写给儿孙子侄的书信,苏辙的孙子苏籀编了一部《栾城先生遗言》,记载了很多跟“三苏”读书作文相关的细节。苏家人丁兴旺,如果从苏轼、苏辙这里往下梳理,在南北宋之交,其后人主要分布在许昌、眉山、宜兴、婺州等地,再往下就很少见到详细的考证了。古语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从苏氏宗亲的角度对家族历史进行叙述,这也算是当年“族谱亭”聊天的遗风吧。

中新网记者:孙秋霞、贺劭清、刘忠俊

相关新闻
体育新闻精选:
- 2025年02月23日 20:51:53
- 2025年02月23日 20:51:39
- 2025年02月23日 15:14:56
- 2025年02月23日 15:08:50
- 2025年02月23日 10:50:47
- 2025年02月23日 09:22:00
- 2025年02月22日 18:54:43
- 2025年02月21日 17:58:45
- 2025年02月21日 13:34:02
- 2025年02月21日 12: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