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技艺精彩纷呈 四川凉山非遗传承人集中秀“绝活”

中新网凉山11月7日电 (王利文)“叮咚,叮咚……”6日,清脆的敲打声从四川凉山民族体育场传出,在“家园遗珍·时代新风”非遗展演活动中,彝族银饰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勒古沙日正在打制银器。鹰爪银杯、凤冠、胸牌……现场一件件闪亮精致的银器均出自这位66岁老人之手。
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非遗资源丰富、民族特色鲜明,拥有20项国家级和11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据了解,此次非遗展演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年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展演现场,不仅展览了以“黑红黄”为主色的彝族漆器、形态各异的绿陶艺术品等让人目不暇接的非遗作品,还邀请了彝族银饰制作技艺、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布依族服饰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

勒古沙日告诉观众,手工银器制作需要锻造、錾刻、焊接、酸洗、漂洗、晾晒等步骤,打造一套彝族姑娘婚嫁和盛装用的银胸牌和银头饰等银饰往往要一个多月。5日,勒古沙日打造的银饰被不少布拖县姑娘佩戴到州庆大会演出现场。
“我从12岁跟随父亲学习这门手艺,一晃就是50多年。”作为非遗传承人,勒古沙日打破了彝族银饰制作技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祖传制,为勤劳的手艺人开辟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不远处的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展区,68岁的熊国秀拉起身上的长裙与参观的小朋友打趣:“这条裙子岁数比你大多了,是我(20世纪)70年代花了近半年时间织的。”

熊国秀介绍,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工制作要经过采、撕、割、晒、淋、泡、理、漂、绕、纺织等20多道环节。虽然绵软洁白的火草麻布结实耐磨、冬暖夏凉,但由于制作工艺复杂,火草织布技艺曾一度面临传承问题。2016年,熊国秀成立了德昌县国绣傈僳火草麻布制作专业合作社,吸引了百余户傈僳族农户加入,让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和保护。(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5年02月22日 13:42:46
- 2025年02月22日 10:58:09
- 2025年02月21日 20:20:20
- 2025年02月21日 19:38:29
- 2025年02月21日 19:03:35
- 2025年02月21日 13:57:44
- 2025年02月21日 13:05:49
- 2025年02月21日 12:45:37
- 2025年02月21日 11:51:46
- 2025年02月21日 1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