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力量涌动重庆北碚山火救援现场:“拧成一股绳”的“摩托大军”
中新网重庆8月26日电 题:志愿力量涌动重庆北碚山火救援现场:“拧成一股绳”的“摩托大军”
作者 钟旖 梁钦卿
“又来12辆摩托”“8个人集合好就走”“来,喝点水降降温”……25日,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歇马机械曲轴有限公司内的物资集散点,志愿者们正有条不紊地安排“摩托大军”,按序将物资和人员送上山。
8月21日,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道虎头村凹儿坪发生火情,当地第一时间成立火情处置前线指挥部,统筹整合多方救援力量。
由于地形陡峭,救灾物资输送困难,摩托车灵活、轻便的优势得以发挥,山城骑手们自发集结成“摩托大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24小时持续不断地将物资送往前线。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是工人、外卖小哥,是母亲、准备踏入大学的青葱少年……在十万火急的时刻,他们是“拧成一股绳”的志愿者。
“这几天看着火势,真是吃不下饭。火像是要翻过山来,离家越来越近了。”29岁的摩托车手程希春是嫁到北碚的媳妇,家住缙云山上。终于找到亲戚帮忙照看两个孩子,她立马骑着摩托投身队伍。每半个小时,记者就看到她送完人或物,重新入列等待出发。
还没来得及拆下送外卖的后备箱,“95后”外卖小哥张林成就骑着踏板摩托车来了。“火烧起来的第一天人手比较缺,我从凌晨1点跑到了上午10点。”他向记者说起自己对山的感情:“我空闲时会去山上看日出,风景很好,如果烧掉就可惜了。”
刚参与完重庆另一场山火的救援,机械工人杨丰风尘仆仆地赶来。晒得黝黑的他说:“在一线救援的消防员们更辛苦都没喊累,我们只能在背后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累也值得。”
对来自四川南充的骑手黄平君而言,因求学呆了两年的北碚区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家乡”有难,一定要走上前,“川渝一家亲,我们不说两家话”。
救援进程中,18至40周岁、身体健康的志愿者被大量招募,主要参与物资转运和现场秩序维护等工作。
17时许,北碚区王朴中学校的10余名毕业生席地而坐吃完晚饭,背起水箱准备上山。这群“00后”的任务是熬整个通宵地巡山。朝气蓬勃的少年自称“夜间小分队”,因为精力太好睡不着,“需要打起精神”的工作正合适。就在前一夜,大家负责搬运物资搞后勤、背着水箱找火星,直到天亮才下山补觉。
忙碌了一下午,新学期将升高三的金楠栩被换下来休整。他背着书包,颈上搭着毛巾,白色的衣服早已污渍斑斑。其父金鑫告诉记者,自己刚从长沙出差回来,下了飞机第一时间就带着孩子报名志愿者。金鑫说,“志愿”这堂课,让18岁的儿子亲身参与,充满意义。
位于半山腰的“沙嘴鱼塘”是物资转运点之一,剩下约两公里的山路更加崎岖难行,只能用人力将灭火装备、生活物资等背上山火一线。
已在重庆生活10多年的阿卜杜瓦日斯·喀迪尔与同伴来自新疆。循着网络上的消息,他们已辗转多个区县支援灭火。“我们不仅把水送到他们手上,还给救援人员送去了自己做的馕饼。”
“我们来这里(支援灭火)的决定,是‘说走就走’的。”刚搬运完物资的阮先生是来自陕西的摄影工作者,与妻子一道负责背运物资。他说:“当西安有疫情时,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帮我们。重庆有难了,我们过来帮忙也是应该的。”
66岁北碚居民周女士家离火情点较近,心疼68岁的丈夫冲锋在前,她一直在救援点等候。她说,丈夫在缙云山当了几十年的林长,山火发生后,负责上山引路、支援灭火等工作,“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衣服挂烂了几身,黢黑着脸到家后,总是匆匆刨两口饭又返回山里。
夜色渐晚,火情扑救工作仍在继续。记者沿蜿蜒山路看到,耀眼的车灯如星光照亮前路,是“摩托大军”持续向山而来。(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18日 12:27:58
- 2025年01月18日 11:31:18
- 2025年01月18日 09:00:27
- 2025年01月18日 08:33:33
- 2025年01月18日 08:30:59
- 2025年01月17日 11:07:22
- 2025年01月17日 09:55:27
- 2025年01月16日 19:03:31
- 2025年01月16日 17:39:23
- 2025年01月16日 16: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