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维罗妮卡:儒家思想为何能促进中国-东盟合作?
中新社雅加达8月26日电 题:儒家思想为何能促进中国-东盟合作?
——专访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部主任维罗妮卡
中新社记者 林永传
今年是东盟成立55周年,也是中国和东盟正式开启对话进程第31个年头。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部主任维罗妮卡(Veronika Saraswati)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认为,中国-东盟合作成果体现了儒家思想观点,并且可以用这些观点继续促进双方合作。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当前,中国-东盟合作已成为亚太合作典范,给11国20多亿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您认为双方合作成果体现了儒家思想哪些观点?
维罗妮卡: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内涵的儒家思想,是亚洲智慧的典型代表。在儒家思想中,仁是指本着善心开展活动,是人类生存的本质,不仅包含个人应有的仁德,更是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应贯彻的人性和道德。这体现了以尊重和保护人类生存为目的的仁德。保障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是人道社会的本质特征。
在尊重人的生存价值的同时,儒家更追求社会的和谐,两者价值相关联,这便是儒家的大同思想。根据儒家大同理念,世界应属于大众,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世界追求的目标。和谐理念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儒家的和谐观追求人类和平共处,倡导人类共同进步。
当今世界,人类虽生活在一个不同文化、种族、宗教、社会制度组成的世界。但人类拥有共同利益,世界需要共同原则和标准来保证共同利益的实现。儒家和谐与“大同”理念可以为构建互惠互利的共同原则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东盟30多年合作成果,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德、和谐、大同的观点和理念。
从1991年7月开启中国-东盟对话进程、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1997年双方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03年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到2021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31年来,中国-东盟关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给11国20多亿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成为亚太合作的典范。
如今,中国同东盟建立了包括领导人、部长、高官在内的完整对话合作机制;双方建立了12个部长级会议机制,设立了外交高官磋商、联合合作委员会会议、经贸联委会、科技联委会和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等部门高官会议机制。
30年来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猛翻了100倍;2009年以来,中国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0年,东盟跃升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截至2021年,双方双向投资额累计超过3100亿美元。今年1至7月,中国-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13.1%,在新冠疫情下,显示了双方经贸合作的强大韧劲;疫情暴发前,中国和东盟人员年度交往最高达到6000万人次,彰显双方人文交流的热络。
中国-东盟合作能取得上述成果,创造世人瞩目的成长奇迹,关键在于双方始终坚持和平共处的理念,探索形成了以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为重要原则的“东盟方式”。
作为亚洲本土智慧的和谐理念和仁德、大同观点,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思想基础,为构建地区和平、稳定、发展格局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新社记者:当前,中国-东盟合作面临哪些挑战?
维罗妮卡:中国和东盟都是国际和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环节。持续延宕的新冠疫情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冲击扰乱了地区经济秩序、迟滞了人员往来,不可避免对双方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国际地区形势不稳定因素正在增多,俄乌冲突及西方制裁、俄罗斯反制裁等,都对全球粮食和能源安全、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世界经济正面临下行压力加大的考验。
更让人忧心的是,某些域外大国正重拾冷战式旧思维,再搞封闭式集团政治,把地区国家按价值观分类,将区域经济阵营化,甚至将亚太安全北约化。包括东盟在内不少地区国家受到选边站队的压力,地区战略环境面临被政治需要重塑的风险。致使亚洲经济中的风险因素上升,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受到冲击,“脱钩”“断链”杂音不断。
中新社记者:中国和东盟应如何应对当前的挑战?
维罗妮卡:中国和东盟双方应该做的是“共求和平、共谋发展、共促稳定”。“相互尊重”和“互补共荣”应该作为中国-东盟交流合作中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价值观,通过双方的相互欣赏、相互包容、相互学习,取得相互信任、达到共同发展和繁荣的目标。
当今世界,国家间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配不平衡继续加剧。这是世界发生区域性动荡和混乱的原因之一。因此,完善国际规范和价值观以实现互利共赢,是国际社会的迫切需求。本着以仁至善的基本理念达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是解决当今世界面临各种问题的有效办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倡国际社会应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原则基础上,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世界秩序,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治理体系。作为国际关系主体,各国应树立相互合作、共同繁荣的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必须兼顾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中国和东盟各国都拥有丰富的本土智慧,可以成为双方携手面对挑战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并转化为促进双方合作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中新社记者:儒家思想观点可以用来促进中国-东盟合作吗?
维罗妮卡: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只要我们有美德,就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邻居与伙伴”。作为邻居,中国和东盟坚守这一亚洲美德价值观,引领东亚区域合作,成为亚太合作的典范。
孔子言“三十而立”。中国-东盟开启对话进程刚刚走过“而立之年”,又迎来了双方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开局之年。2021年,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对于中国与东盟关系,中方提出“共建和平家园、共建安宁家园、共建繁荣家园、共建美丽家园、共建友好家园”,为中国-东盟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的合作指明了新方向。
“和”是家园的理想境界,也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孔子言“和而不同”。中国和东盟之所以能取得辉煌发展成就,能创造世人瞩目的成长奇迹,关键在于地区各国“和为贵”,相互尊重各自国家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历史已经证明,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共处的理念,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基础和准则。如今,在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儒家思想观点依然可以作为“法宝”。(完)
受访者简介:
维罗妮卡(Veronika Saraswati),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哲学政治学院博士毕业,印尼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研究部负责人、高级研究员,曾任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东盟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从事中国政治与发展理论、中国古代哲学、中印尼外交政策比较研究,孔子哲学是其重点研究方向。发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异同辨析》《中国和印度西亚外交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展望》等论文多篇,2019年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发表《亚洲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构建》论文。
东西问精选:
- 2025年01月18日 11:20:20
- 2025年01月17日 20:58:03
- 2025年01月16日 21:39:46
- 2025年01月14日 18:55:07
- 2025年01月09日 21:58:07
- 2025年01月09日 16:12:26
- 2025年01月03日 16:44:10
- 2024年12月28日 20:37:20
- 2024年12月26日 11:29:11
- 2024年12月25日 10: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