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北京交通拥堵“堵”住现代化的速度 五招可缓解

2003年09月28日 17:54

  中新网9月28日电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发表文章称,北京的交通问题最近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因为交通拥堵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更重要的是它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的急剧变化,而我们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存在不适应这种变化的问题。

  文章指出,前年冬天一场雪导致的大拥堵,曾催生了北京的扫雪令,也使北京的交通在对付冰雪方面有了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能力。今年的这场秋雨,再次迫使人们对交通拥堵问题进行全面反思,一些专家也纷纷发表各自的高见。人们说,交通拥堵所“堵”住的,是市民的快乐与时间,更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前进步伐,是现代化的速度和效益。

  随着北京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拥堵问题必然成为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广受各界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因此,为北京的交通拥堵号准脉,已经成为科学排堵的起手式。

  文章写到,2003年8月4日下午5时,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频繁的经济活动支撑着现代大都市的运转,而只有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保证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快速流动起来。在国际上,一个集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于一身的大都市,汽车保有量一般在400万辆至700万辆之间。专家分析,根据国际通行的按城市人口结构、城市功能等因素推算,北京城市机动车拥有量至少可以达到700万辆左右。200万辆还不及700万辆的1/3,以国际大都市而自我期许的北京,如果将交通的拥堵仅仅归因于车多,是很难说服市民的。

  文章还写到,人们把机动车的增长和道路建设比作两驾马车,交通的拥堵往往归罪于道路的建设未能与机动车的增长并驾齐驱。这种推算剔除了一个朴素的事实:我国的车辆增长,是在一个较小基数、较低起点上的增长。交通拥挤无外乎路基不足与需求过大的矛盾体现。有专家指出,我国城市道路面积占市域面积的比例虽然比日本等国家要低,但车均占路面积却在日本之上。这说明我国城市交通的根本症结不在于缺路,而在道路功能的战略规划失当。

  有关专家认为,道路的规划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首先,北京的道路是典型的棋盘式结构,每个路口都装有红绿灯,而每一个交点都是交通堵塞的直接隐患。这种棋盘式的道路格局直接导致了道路交通的拥堵。第二,北京目前的交通路网密度很难与一个国际大都市应该具备的交通功能相匹配。 第三,缺乏大型住宅区和城区间的交通走廊。第四,道路的规划设计有欠科学合理,桥的设计建设也存在相似的问题。

  目前几乎国内所有大城市都有停车难的问题,因市区停车不便产生的临时停车占道现象十分普遍,有限的道路却被成排车辆日夜占据,道路成了停车场。专家指出,动静态交通相互争夺空间,致使在行车辆遇阻或减速,道路资源利用率低下。

  文章还称,对机械动力的智慧征服,使人类进入了汽车文明时代。但中国的道路交通文明却尚待提高。从机动车保有量来看,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进入了汽车时代。与自行车时代不同,汽车时代的交通运行速度已经大幅提高,一些在以前并无大碍的违规行为,在今天就可能严重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据统计,人为因素对交通的影响已占到30%以上。

  文章还综合各方建议,给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难题的几点建议:提高道路交通建设和管理水平;交通建设与城市规划布局相结合;在特大型城市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增强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避开交通高峰,提高出行效率。(刘心惠 杨 琳)

 
编辑:闻育旻

更多报道:中新财经
相关专题:北京调整车管政策解决行路难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