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能表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积淀之上的现代感。
--1994年冬奥会设计与景观主任彼得·T·莫舒斯
<b>郭家军领衔出彩儿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和奥运徽宝可谓同样珍贵同样精彩的一对“姐妹花”。细心的人会发现,也许是个偶然,这两件作品的“领衔主演”都姓郭。
在奥运会会徽主创者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北京始创国际企划公司的创意副总监郭春宁的名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来自他的灵感。而承担奥运徽宝设计雕刻任务的领军人也姓郭,他就是北京工美集团董事长郭泰来。今年5月初,北京奥组委副主席蒋效愚紧急约见北京工美集团董事长郭泰来,提出由工美集团为奥运会会徽设计印章式国礼--奥运徽宝的想法,要求尽快拿出方案,并于7月底前完成设计和制作。郭总当下立了军令状,回到集团立即成立了重大项目设计组,巧的是,设计组主任也姓郭--工美集团中心主任郭鸣带领设计师们在48小时内拿出了设计方案。经过15次研讨,设计方案初稿确定。工美集团内部将其定为“5.25”工程,郭泰来董事长任工程总指挥,郭鸣为工程总设计师。而北京工美集团聘请的顾问组成员也有一位姓郭,他叫郭福祥,是故宫博物院御玺研究员。
“三个臭皮匠”来自何方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作者--北京始创国际企划公司(简称AICI)一再强调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的设计者主要有三个人:
张武,北京始创国际企划公司总裁,河南省开封人,今年40岁,1983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离开单位到设计公司打工。1992年初,张武创办了北京始创国际企划公司,并任公司总裁兼创意总监。1999年,北京奥申委为设计申奥标志向两岸三地的13名平面设计名家发出邀请,张武与韩美林、陈绍华等在受邀之列。最终,张武设计的《火红的中国结》成为申奥标志大赛6件获奖作品之一。北京申奥CI策划也由张武率人完成。张武还作为北京申奥代表团成员赴洛桑、莫斯科等地进行考察和宣传。
郭春宁,北京始创国际企划公司副总裁,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商业美术系,是张武的师哥,曾做过教师,当过报社的广告设计师,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原创者。
毛诚,公司创意部副总监,是位30岁的锡伯族小伙子,在奥运会徽的设计过程中,毛诚搞出了“天人合一”,等6个提案,其中有两个被公司确定为送选方案。他不仅日夜为会徽的设计忙碌,而且还把女朋友的智慧和灵感引进了设计当中,为奥运会徽夺标立下了功劳。
3种创意6个方案志在必得
据说,北京始创国际企划公司在6年前就一直在研究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研究奥林匹克形象,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大量的佐证。去年决定参加2008年奥运会会徽招标大赛后,形成一份策划书,制定出三个创意,方向组成了3个设计组:一组以地标物性质来思考设计方向,如长城、天坛等;另一组以中国根文化发展的哲学、文字、图形来思考设计方向,如易经、太极、数字八卦、文字、图腾、符号等;第三组设计则以民间文化代表特色来思考设计方向,如中国结、脸谱等。三组设计师经过几十天奋战,向公司提交了上百种方案。经过反复筛选,最后确定了“舞动的北京”(印章)、“天人合一”(日、月、山、陶文)、“北京欢腾”(脸谱)等,共向奥组委送了6个设计方案,仅交到奥组委的文件就有3个多G的线性图案。
1498号与100多张草图
自从去年7月2日会徽设计大赛启动后,郭春宁就进入了设计状态。他想到了书法,用代表中国文化的汉字来做造型。顺着这个思路,郭春宁开始了他的创作构思:用篆体造一个新的“京”字,寓意“新北京、新奥运”,再把这个“京”字拟人化,变幻成一个跑动、跳跃甚至舞动的人形,体现更快、更高、更强。那么,用什么载体来表现这个“京”字?郭春宁自然地想到了中国传统的印章。但是要把这些构思集中地体现出来并不容易。郭春宁便开始在一张A4纸上画上了第一个图形。直到在纸上画了100多个草图,让他感到较为满意的图形终于出现了。而为了修改“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张武等3人组成的创作班子夜以继日地奋战。
据介绍,对“中国印”大的修改就有八九次,小的修改几乎每天都有。整个作品酝酿了近3个月,设计出原型后又修改了近4个月。会徽原来的造型吸取了古代壁画人物风格,但看上去不舒展,缺乏时代气息。定稿后的会徽图案,手臂部分的舒张度大了很多,腿部造型也作了较大的修改,包括制印方面的刻度也更专业化、更自然。
这个体现“舞动的北京”的方案交上去之后,郭春宁最担心的是:“不知道还有没有跟我的方案相似的”。幸运的是,以肖形印形式出现的第1498号作品是1000多件选送作品里惟一一件印章作品,而且得分最高。优秀的会徽一定要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几位专家认为它是一种图形,是印章的一种,为此,第1498号作品有了正式的名称--中国印。
数字“中国印”
据统计,在奥运会徽征集的3个月时间里,会徽征集办公室工作人员平均每天要接100多个国内外设计师打来的咨询电话,累计解释各种询问近万次。组委会共收到应征有效作品1985件,其中来自中国(含香港、台湾)的作品1763件,国外的作品222件。
“北京奥运会徽徽宝”以故宫珍藏的“清朝二十五宝”中的乾隆“奉天之宝”为设计制作原型,徽宝边长11.2厘米,代表从1896年到2008年现代奥运走过了112年;徽宝台面高2.9厘米,具有第29届的含义;徽宝纽高9.6厘米,象征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徽宝总高13厘米,代表中国13亿人民心向奥运。
据北京奥组委估计:“中国印”的商业价值至少有10亿美元。而其创作单位AICI总裁张武却与奥组委签下一纸协议,以象征性的1元钱的价格将“中国印”卖给了奥组委。奥组委奖励AICI20万元,而AICI为创作“中国印”,投入已超过200万元。有人问张武,你们中标只能得到20万元的奖金,您会不会觉得少了一点呢?张武说,这不是一个纯商业的活动,这是一种很大的荣誉,是一种信任,这是用钱买不来的。
“中国印”是这样保密的
2003年8月3日,北京奥运会徽向世人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但实际上早在4个月前,“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被送到了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并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盛赞和国际奥委会正式认可。但这一消息被包裹的滴水未露,这得益于北京奥组委对会徽采取的严格保密措施。根据国际惯例,奥运会会徽在正式公布之前必须严格保密,其目的既是为了保留神秘,使会徽得以隆重亮相,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产权保护。那么,会徽“亮相”前,在制作过程中是如何保密的呢?
据奥组委有关人士介绍,他们与所有因工作需要提前见过会徽的人都签订了保密协议书。这些人包括设计者、评审和评议委员会人员以及生产、销售会徽纪念品的厂家、商家等,涉及上百人。协议的内容当然是“内不传家人亲友,外不告朋友同事”“你知我知不能他知”等。承担会徽发布仪式会议背景画面制作的大贺广告集团,7月28日接到北京奥组委下达的任务,在5天时间内完成了选材、喷绘、打包、封存、送交工序。在承制此次标志制作的过程中,公司所有接触设计稿的设计师、操作技师都郑重地签下了具有神秘色彩的奥运会会徽保密协议,确保了会徽发布之前不被泄露。
AICI的“前言”与“后序”
始创国际因为这次会徽的设计,一举成功天下知,实际上在此之前,该公司就有不少作品问世,如中国工商银行、平安保险公司、东方集团、中石油润滑油公司等著名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开发设计等。会徽揭晓之后,始创国际还有什么新的目标呢?
据张武透露,他们有可能参加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始创国际很关注奥运会吉祥物,张武表示,因现在吉祥物的设计招标要求还未公布,所以他们还在观察探讨,一旦有关要求公布了,公司肯定会立这个项目,参加竞标。对人们提出的现有的几种吉祥物设计意向,如龙、熊猫、美猴王、虎等等,始创国际有怎样的看法呢?据说公司对此已经心里有数,只是现在还要保密。有人猜测,会徽揭晓之后,大家可能会根据会徽来设计吉祥物的形象。而这对始创国际来说,也许更有优势。
(来源:《职业》杂志作者: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