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专家揭密: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擦肩而过

2003年07月02日 14:37

  中新网7月2日电 当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的时候,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何景棠研究员正在美国做访问研究。当他看到日本的小柴昌俊赫然出现在获奖人名单中时,一段20年前的往事,一段挥之不去的中国与诺贝尔奖之缘立刻涌入他的心潮……他按捺不住,要将这段尘封的历史写出来,告诉世人。虽然多年支持他工作的妻子怕写这篇文章会招来许多麻烦或新闻炒作,不愿他发表此文,可他最终还是将稿件投出,刊登在2003年第5期的科技导报上。在他看来,中国科技过去的遗憾和弯路再也不能发生在愿意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后来者身上了……

  科学时报报道称,他的这篇《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与中国人擦肩而过》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当代物理学发展中的一段与2002年诺贝尔奖相距如此之近的往事。

  上世纪70年代末,德国在汉堡DESY建造了束流能量约为20GeV的电子-正电子对撞机PETRA。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唐孝威和后来获得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小柴昌俊当时来到汉堡,分别从事有关研究并在此相遇、相识。恰巧,两人对质子衰变实验都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谈论实验方案。

  唐孝威于1979年9月回国,小柴昌俊同时也回到了日本。两人经过多次通信联系,建议中日两国合作,共同建造大型水切仑柯夫探测装置,以探测质子衰变事例。由于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岛国,没有高山,即便引以为豪的富士山也只有3800米高,而在中国西部,几千米高的群山随处可见。因此,两人共同建议唐孝威负责在中国西部寻找合适的山洞,中国负责深洞实验室的建设,配备水电运行条件,提供3000吨-5000吨纯水;日本主要负责用于切仑柯夫光信号读出的约1000个光电倍增管及相关的电子学设备。实验在中国进行,中方经费由唐孝威向中国政府申请,日方经费由小柴昌俊向日本政府申请。

  之后,唐孝威带着两个年轻人亲自到中国西部山区及四川铁路沿线寻找合适的山洞,初步找到了几个候选地点。可他从四川回到北京后,却得到了有关部门不支持实验的答复。至此,合作计划只好作罢。合作不成,日方的小柴昌俊只好独挑大梁,向着自己神往的科学目标迈进了。从1979年小柴昌俊与唐孝威共同讨论实验方案开始,到1998年他在世界中微子大会上宣布存在大气μ中微子振荡实验结果,小柴昌俊带领他的研究组经过20年的奋斗,虽然没有探测到大统一理论预言的质子衰变的可信事例,却得到三大成果--证实太阳中微子丢失,探测到超新星爆发的中微子,探测到大气μ中微子振荡现象,并给出了中微子振荡的相关参数的可能值,从而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时光荏苒,一晃20多年过去了,当时跟随唐孝威从事研究的何景棠对此事历历在目,一种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遗憾在他的心里也打成了结--如果当时的中日合作能进行下去,如果在中国建造大型水切仑柯夫探测装置,实验在中国进行,并且中国人能够从1979年奋斗到现在,那么中国人也许有可能问鼎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可是我们没有进行实验,当然与诺贝尔奖无缘,但希望仍存在于将来。”“过去的事终归过去了,后悔没用。当然我们也不能确定,如果当初双方合作下去,我们就一定能拿诺贝尔奖。关键是我们如何不再让后来的竭诚为科学事业奋斗的人失去这样良好的机遇,如何让我们的国家有一个良好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以及保护科研创新的法治体制!同时,我愿以此文参加‘中国为何没获诺贝尔奖’的大讨论。”何景棠研究员向记者这样说到。

  记者十分感慨小柴昌俊是在何等艰苦的条件下获得了诺贝尔奖,何景棠研究员在其文中曾这样谈到:“……中国科学家无法参加这一计划。这也给小柴昌俊增加了困难。首先,本来中日双方共同分担的经费现在要由日方自己单独承担,增加了小柴昌俊向日本文部省申请经费的难度;此外,日本没有高山,小柴昌俊只好在神冈町找到1个废弃的砷(砒霜)矿井,Kamiokande实验就在废弃的砒霜矿井中进行。后来,有个美国科学家参观Kamiokande实验后私下说:像这样的废弃砒霜矿井,按美国的环保标准,被认为是污染严重超标,是不许人进入的。”看来,获得诺贝尔奖除了国家经费支持之外,重要的是科研人员的创新和忘我精神,更重要的是对科研人员这种创新和忘我精神的尊重和保护!


 
编辑:宋方灿

相关报道:150个候选者角逐今年诺贝尔和平奖 下周将筛选 (2003-02-19 07:57:43)
          新视点:诺贝尔奖走向“老龄化” (2002-10-18 14:27:14)
          两位美国科学家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2-10-14 08:38:34)
          详讯:美国前总统卡特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图) (2002-10-11 17:29:42)
          生物学与化学紧密融合 诺贝尔奖垂青分子生物学 (2002-10-11 10:23:17)
          匈牙利作家伊姆雷获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 (2002-10-11 09:29:26)
          专访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贾科尼先生 (2002-10-10 10:21:13)
          美国日本瑞士三位科学家分享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2-10-09 19:14:18)
          图:美日科学家分享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2-10-09 15:23:17)
          小柴昌俊成为第十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 (2002-10-09 07:25:56)
          美日科学家分享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附简历) (2002-10-08 21:25:48)
          美国日本三位科学家获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2-10-08 19:52:01)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