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瞭望:世界军事变革有三大影响 中国推进三创新

2003年06月10日 17:28

  中新网6月1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集体学习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态势。本周出版的《瞭望》周刊请军事科学院彭光谦少将撰文,分析世界新军事变革带来的若干重大影响;文章并提出,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中国军队要全力推进三个创新。

  文章指出,当代世界新军事变革将改变传统的战争形态和战争方式,将对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和国际战略格局带来如下重大影响——

  一,战争形态和战争方式将出现划时代转变。

  首先信息作为现代战争的战略资源,其重要性日益上升,信息力已经成为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成了整个军队的心脏”。其次,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作战方式,远程精确打击将主导作战进程。三是战场对抗日益呈现体系对抗的基本特征。单一军种的作战日益消失,传统的军种分工趋于模糊,作战表现出高度的集成性。四是指挥控制具有适时高效的特征。各级指挥机构、作战单元和武器系统在广阔的战场空间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指挥效能空前提高。五是作战效能集中成为比兵力集中更为重要的原则。时间上的集中比空间上的集中更为重要,质的集中比量的集中更为重要。六是太空成为国际军事竞争新的战略制高点。以天制天、以天制地的争夺日趋激烈,未来战争将在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展开。

  二,国际战略格局和全球力量对比将进一步失衡,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进程将更加曲折。

  由于基础不同,投入力度不同,各国从当代世界军事变革中获得的战略效益也是不一样的。一方面,唯一超级强国美国对其他国家的相对优势将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日益拉大。这种差距不只是技术性的、战术性的,而是战略性的。这种态势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军事技术形态的又一轮“时代差”。历史上西方列强以洋枪洋炮对亚非国家的大刀长矛的军事技术优势,有可能转变为发达国家以信息化武器对发展中国家的机械化半机械化武器甚至冷兵器的新的军事技术优势。在新的战略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国际战略格局有可能重组。

  三,作战手段的高效化为以军事手段谋取战略利益带来新的刺激,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新军事变革催生了高技术的作战力量和多样化的作战手段,使现代战争的可控性增强,为运用军事手段达成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提供了低风险、高效能的可能选择。新军事变革的最新技术成果一旦与强权政治相结合,将为其实现战略意图提供新的物质技术支撑,进一步刺激军事干涉主义、军事扩张主义与黩武主义倾向的发展,特别是在战略力量对比日益悬殊的情况下,对武力使用的限制力越来越弱,战争的门槛越来越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路途将更加艰难。

  作者在文章中指出,今后一二十年,是世界军事变革的快速推进期,也是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错过了这一二十年,就很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中国军方要全力推进三个创新:

  一,推进军事思维创新,确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现代军事理论。

  要从陆战思维向多维一体思维转变,从协同作战思维向联合作战思维转变,从机械化战争思维向信息化战争思维转变。确立新的与信息化战争相联系的新的战争时空观、战争能量观、战争效益观、战争体系观、战争控制观和战争胜负观。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总结和创造适合中国军队特点的信息化作战的新战法,提出指导现代信息化战争和军事建设的新思路、新理论。

  二,推进军事技术创新,确立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

  至今中国总体上仍然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机械化建设任务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因此,中国军事技术创新不能走常规式的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利用当代社会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所提供的有利的信息环境,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广泛的扩散性、渗透性与共享性,充分利用国家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的技术物质条件,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文章说,在军事技术创新中,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战略影响力的关键性技术装备,是锻造中国军队信息化作战的“杀手锏”,以信息化为核心构建中国军队现代作战体系。

  三,推进军事体制创新,深化中国军队结构改革,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军队。

  目前中国军队组织体制改革虽然在精干、高效、合成的方向取得重大进展,但总体上仍然是一支陆战型色彩较浓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军队,军队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在军事体制创新中,要以未来信息化作战需求为牵引,依据有利于提高领导指挥效能,增强信息化条件下整体作战能力的原则,优化部队内部结构,理顺各种比例关系,建立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指挥体制体系、作战体系、保障体系,实现军队结构转型,由纵深防御型向战略反击型,地面作战型向多维联合作战型,机械化半机械化型向机械化与信息化结合型转变。


 
编辑:余瑞冬

相关报道:官报:应对世界军事变革 消除军事技术时代差(图) (2003-06-09 09:35:26)
          江泽民: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确保打得赢不变质 (2003-06-06 17:34:22)
          熊光楷向党外人士介绍世界及中国军事变革动向 (2003-06-06 09:38:51)
          中国推进新军事变革 京报探访中南海的军事专家 (2003-06-01 10:03:46)
          军报提醒军事变革中要警惕并冲破“阻力效应” (2003-05-28 21:39:24)
          熊光楷上将阐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人是决定因素 (2003-05-25 18:33:05)
          郭伯雄:适应军事变革要求 提高海军部队建设水平 (2003-05-20 17:26:15)
          瞭望文章:中国军事变革的特色与方向究竟是什么 (2003-05-20 10:56:30)
          美军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协调推进其军事变革 (2003-05-06 14:15:35)
          立足信息化战争 军报指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2003-04-25 10:53:27)
          熊光楷上将:世界新军事变革具智能化等五大特征 (2003-04-17 07:19:00)
          中国将官学员重温“两个务必”“赶考”军事变革 (2003-03-24 05:36:10)
          江泽民在人大军队团谈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2003-03-10 20:24:12)
          傅全有强调要研究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的应对之策 (2002-04-27 06:45:37)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