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港澳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官方媒体全景报道:抗非典 香港昂首踏过荆棘路

2003年05月07日 15:44


香港部分教育界人士和学生与“健康校园齐抗炎”活动卡通代言人“抗炎小子”合影,希望集合民间力量将SARS击溃。香港《文汇报》供稿


5月4日,香港八大团体在维多利亚公园发起“全民抗炎大行动”集会,吸引逾五千人参加。中新社记者 董会峰

  中新网5月7日电 5月4日至6日,香港新增SARS病例连续三天降至个位数。世卫组织有关发言人指出,香港已经度过感染高峰期,最坏的时期已过去。今天的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抗击非典香港昂首踏过荆棘路》,全景报道香港居民精诚团结,抗击疫病的经历。

  文章配发“编者按”说,从3月10日首次上报非典病例,到5月6日发病人数降到9例,香港人经历了58个不平凡的日日夜夜,终于取得了降伏病魔的阶段性成果。

  这是一幅不平凡的画卷,我们可以读到,香港特区政府带领港人战胜疫病的决心和勇气;我们可以看到,白衣天使以无私无畏的职业精神和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成为港人心中的“白衣英雄”;我们可以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当解除隔离的人们回到公司上班时,迎接他们的,是一个又一个激情的拥抱;我们可以期待,来自科学的新的突破,将成为克制病毒的利器……

  勇气和力量,友爱与合作,就这样化作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场景;科学的精神,团结的力量,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撞击我们的心扉。病毒,正是在这样一种齐心协力的抗击中步步溃退。

  “编者按”称,我们的笔墨是有限的,但是,人们精诚团结、战胜疫病的决心是无限的。有了这样一种坚定的决心、无畏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我们一定能迎来胜利的明天,让“战非典”成为人类与传染病斗争史上又一页胜利的篇章。

  以下是报道全文:

  力量,在危机降临时凝聚;关爱,在疫病蔓延时洋溢。

  当香港遭受非典这一疫病入侵之际,接受洗礼的,不仅仅是特区政府的管治、应变能力,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准,还有港人的公民意识和对自己家园的承担精神。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港人的互爱精神再次迸发,更让港人重拾拼搏精神。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发言人科丁尼在4月28日指出,香港已经度过感染高峰期,最坏的时期已过去,相信疫情不会再差下去。听到这句话,近700万港人感到由衷的欣慰。5月4日至6日,新增SARS病例连续3天降至个位数。

  为了这个结果,人们已经熬过了几十个难忘的日夜。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香港是怎样走过这段荆棘之路的,也看看非典时期香港人的心路历程。

  病毒悄然入侵

  疫情急剧恶化

  3月上旬,当香港各界正为羊年开年大吉———旅游业和进出口双双劲增而高兴,为削减财政赤字、重振经济而展开讨论时,一场从未有过的世纪疫病却悄然入侵。位于香港沙田新市镇的威尔斯亲王医院,则成为这次事件的“风暴眼”。

  3月10日,香港卫生署接到医院管理局的通知:过去数日内威尔斯亲王医院8A病房有7名医生、4名护士出现发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这一天,揭开了香港抗击非典的战幔。

  3月11日,感到不适的8A病房医护人员激增到23人,其中两人证实感染非典型肺炎。次日,证实感染的医护人员增加到10人。

  3月16日,首次发现有医护人员家属染病。17日,感染个案突破100宗。18日,香港出现首宗本地感染及死亡个案。

  从个别医院的“点”状扩散,到淘大花园的“面”状扩散,成为香港疫情的一个重大转折点。3月中旬前后,一名曾经入住威尔斯亲王医院8A病房的肾病病人,数次到九龙观塘地区的淘大花园E座探望自己的亲戚,没想到竟使淘大花园成为这次疫情的重灾区。3月26日,港府卫生署证实,淘大花园E座有5个家庭7人受感染。28日,淘大花园的感染人数大幅增加到63人。31日,感染人数再激增至213人!而到4月15日,淘大花园的感染人数竟达321人。

  病毒肆虐,香港告急!一方面感染病例急剧增加,一方面死亡人数不断攀升。4月19日,一天之内12名非典患者死亡,创下单日最多死亡人数纪录。

  行动紧急升级

  港府力斩毒链

  尽管这是一种人类从未见过的病毒,但是,病毒在香港现身初期,即引起了香港特区政府的警觉与高度重视。

  3月14日,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亲自来到威尔斯亲王医院,看望医护人员,了解实际情况。他坦言,香港正面临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港府迅速决定,特首挂帅,政务司司长协调,责成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率领一个督导小组,统筹各个有关部门,采取各项措施,全力抗击非典。

  面对错综复杂的疫情,港府采取措施既要十分果断,又需慎之又慎。如果措施过火,造成过分的惊恐,很可能“窒息”香港经济、遭受不必要的重创,甚至引发激烈的社会动荡;但是如果措施迟缓、不得力,又会给市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面对两难选择,以董建华为首的港府领导层,真可说是饱受煎熬。他们要在很短暂的时间里,判断形势,权衡利弊,作出决策。

  3月27日,港府宣布,禁止探视非典病人,曾与非典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士须于10天内每天向指定的卫生署诊所报到,并开始在所有入境管制站实施检疫申报措施。3月27日,宣布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3月31日,决定对疫情严重的淘大花园E座实行封楼隔离;第二天,宣布将E座全部居民迁往隔离营。4月10日,正式发出“家居隔离令”,对证实感染了非典的家庭实行隔离措施。4月17日,港府宣布对所有从香港机场离港的人士进行体温量度。4月18日、19日,香港举行“全民清洁保健行动日”,7万多名工作人员,展开历年来最大规模清洁行动。4月26日体温量度措施扩大到所有入境口岸。大学停课、建立两亿港元的抗疫基金等措施,也在其间相继推出。

  由于疫情反复变化,港府多次在一夜之间将措施“升级”。有人批评这是“夕令朝改”,其实这正反映了港府的以变应变,因为疫情往往就是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的。最突出的例子有两个。一是,3月26日,港府教育主管部门还认为暂时不必停课,但是当发现校园有病毒的苗头后,仅仅一夜之隔,港府就决定全港中小学、幼儿园及白天的职业培训即时停课。到4月底,全港发生非典病例近1600个,其中有60多名学生、10多名教师,但没有一人是在学校感染的。另一例子是对淘大花园E座的处理。3月31日上午,港府卫生官员眼含热泪宣布实施香港历史上首次“封楼令”,禁止淘大花园E座大厦的居民擅自离开该楼。但也是时隔一夜,港府发现病例恶性增长,于是决定对E座居民立即实行异地封闭隔离,全部迁往独立的“隔离营”居住,接受观察。这种勇于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举措,充分体现了港府对市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严格依法行事,显示了港府的管治优势。抗疫的一系列措施,都严格依法实施。港府先后引用了《检疫及防疫条例》、《防止传染病蔓延规例》等有关法例的规定。而针对这次新的情况,4月16日,港府还专门对《检疫及防疫条例》进行修订,并在次日刊登于港府宪报,立即生效,禁止非典患者离港。这也就是董建华在曼谷所强调的,香港不会向外输出病毒。

  法律无情,执法如山。但是,执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市民,因此在采取具体措施时,港府充满了温情,尽量考虑周全,推出一系列配套的支援措施。例如,就在对淘大花园E座实行“封楼令”后,预先安排的医务人员立即上门为楼里的居民进行体检;有关方面免费挨家挨户送上食物、消毒水等日常生活用品;社会福利署还对被隔离人士给予经济帮助。

  多管齐下,环环紧扣,非典疫情在香港扩散的趋势明显减缓。4月中旬以后,香港感染非典的患者从高峰期的每天六七十人,逐步减少到二三十人,月底进一步减少到每天10多人;5月4日至6日,新增SARS病例连续3天降至个位数。

  白衣天使选择危险

  幕后人员默默奉献

  面对世纪疫病,香港公立医院的白衣天使们首当其冲。每一天,受感染的医护人员都在增加,至今已经超过300人受感染,占香港整体感染人数的20%以上。但是,在救治非典病人和保护自己健康之间,白衣天使们无不选择了前者。

  最先遭遇非典病毒的威尔斯亲王医院,近1/3的医生先后“中招”倒下,前线人手告急。3月15日,院方向同仁发出呼吁,希望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前来支援。次日,医院管理局也向其它医院发出通告,征召抗击非典的“志愿军”。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就在许多人谈非典而色变时,众多医护人员却志愿走上高危的“抗炎”火线,照顾非典患者。

  刚到威尔斯亲王医院肿瘤科工作一个星期的李华医生,主动请缨调到非典病房工作。他的一番话代表了所有前线医务人员的心声:“没有人看到自己的父母兄弟病了会袖手旁观。现在我的内科手足同事出了事,我愿意上第一线,是正常不过的选择。”平常的话语,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却满怀人间情义,胜过多少豪言壮语。

  黄曦研是香港理工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获得护士资格。3、4月份,她本想趁着走上工作岗位前的黄金时期,和朋友一起外出旅游。但是非典爆发后,她改变了计划,最大的心愿是“进医院帮忙”。她说:“如果将来和别人说起,自己经过了这个时代,又是医疗界的,只是因为等着领牌,而没有到医院帮手,实在很遗憾!”她后来被派到威尔斯亲王医院。

  面对全新的病毒,前线的医护人员处于高危状态。统领香港各大医院的医院管理局总裁何兆炜,每天坚持到非典病房巡视。他的“亲密战友”———医院管理局新界东区联网总监冯康也是如此。结果,他们不幸双双被非典病魔击倒,但是经过顽强的搏斗,他们终于战胜了病魔,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同行继续奋战。

  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副教授许树昌医生说得坦白:“许多同事昨天还很健康,今天却被感染,你会担心自己也会随时患病。但我们只是做了医生应当做的事情。医护人员治疗病人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就像所有消防队员和警察一样,有需要就随时要上!”

  医护人员并非没有恐惧,但是根植于心理深处的职业操守和医德,令他们毅然选择了危险。

  4月26日,屯门医院男护士刘永佳因在工作中感染非典而不幸去世,成为香港首名因非典殉职的医护人员。也是护士的刘太太,忍着悲痛,致电电台,感谢医护人员尽力抢救,同时鼓励他们不要因为她丈夫去世而感到气馁。她哽咽着希望同事们重拾士气,保护自己,打好这场仗。

  从非典初发到现在,没有听说一位医护人员退缩,也没收到一宗对医务人员的投诉。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的温煜培医生夫妇,在救治病人中不幸双双感染;但在战胜病魔之后,他们又走上“抗炎”的第一线,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大家鼓劲。像这样“倒下”后“站起来”又上“火线”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很多。

  这就是当今香港社会活生生的真心英雄。他们的勇敢,感动了更多的香港人,也激励着更多的香港人。

  不应忘记的,还有大批同样与非典病毒近距离接触的支援人员。医院的派餐员,推送病人的工人,清洗病房和疫楼的清洁工人等等,他们同样“出生入死”,同样撑起一片天,同样值得尊敬。

  美国时事杂志《时代周刊》亚洲版最新一期选出29名“亚洲英雄”,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专责处理非典患者的前线医护人员,成为当之无愧的人选。

  昼夜奋战缉拿病毒

  中大港大齐头并进

  特首董建华在致全港医护人员的公开信中深情地写道:“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挑战,这固然是我们痛苦的一页,也将是我们光辉的一页,而香港医护人员将占着最显著的篇幅。”在这光辉的一页,香港的医学研究机构,特别是两所大学的医学科研人员占据着重要的篇幅。他们日以继夜地工作,务求尽快揭开非典病毒的面纱,尽快找到有效的治疗办法。

  3月21日,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袁国勇向外界公布喜讯:该校成功研制出血清快速测试法。次日,香港大学又传捷报———袁国勇宣布,他们研究发现肆虐香港的非典病毒是新型冠状病毒。

  在研究期间,袁国勇和研究人员们要直接从患者身上取分泌物和肺部组织细胞切片。如果不小心,他们随时可能被感染。当研究出现突破时,他们没有把这冒着生命危险取得的成果据为己有,而是把有关数据交给港府卫生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专家一起交流研究经验。

  而此时,香港中文大学微生物系教授谈兆麟正与20多名研究人员,日以继夜地在该校跨学科小组工作,尝试揭开非典病毒的基因密码。4月13日,他们宣布,已经破解了3万个冠状病毒基因密码中的5000个,包括病毒表面的刺冠蛋白基因。他们每天还通过视像会议,与世界卫生组织11个成员的实验室研究人员交流研究资料。

  4月16日,两所大学同时宣布,已经找到了非典病毒的基因排列,并把有关结果提交给世界卫生组织。

  在紧紧追寻病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们也在不断地探寻有效的治疗、预防办法。药物疗效的比较,每天都在进行;新的疗法,日日都在尝试。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反应,专家们不停地调整着医疗方案。面对全新而又“变化多端”的病毒,明知要承担很大风险,但研究人员们毫不畏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千方百计地救人!

  亚洲最新的“政经风险评估”报告指出:“香港两所大学的微生物学家竭力追查病源和进行快速测试,并成功找出医治非典的方法,为香港赢得了国际声誉。”

  公民道德铭刻在心

  逆境之中守望相助

  “英雄”的荣誉,同样也属于那些有道德承担的市民。当港府官员尽职尽责地全面狙击非典,为此熬红了双眼,甚至不幸被病毒击中时,众多港人也展现了良好的公民意识。

  面对这些几十年来少有的“非典型”措施,淘大花园E座的居民几乎一致地选择了合作。不少在“隔离令”前外出避疫的居民闻“令”即归,避免自己在社会上传播病毒。

  难能可贵的是,淘大花园“疫”名远扬,这里的住户并没有遭到其他居民的歧视。当他们住在隔离中心,社会各界不断向他们送来温暖,水果、汉堡包、零食、慰问卡等等,有居民笑着说:“多到吃不完!”香港最大的电讯公司“电讯盈科”专门为隔离中心铺设了宽频网络,方便他们与外界保持联系。当他们重返家园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不是白眼,而是欢呼和鲜花。在楼下的栏杆和小树上,系满了祝福的黄丝带。“淘大”居民赶回公司上班时,迎接他们的是一个个激情相拥……

  疫病的爆发,把整个现代都市卷入,每一个市民、每一家机构都无法置身事外。当此困难时刻,更多的香港人不是怨天尤人,不是像过去那样一味地批评政府、指责别人,而是互相支持、鼓励,从我做起,积极想方设法地抗击非典,鼓励前线医护人员,捐款捐物,参与清洁香港等等,谱写出一首首动人的爱心曲。

  最先行动的是社会团体“民建联”,疫情刚向社区扩散,他们就捐出几十万个口罩、上万个“抗炎包”,动员广大市民从自己做起,抗击非典。

  3月27日,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高祀仁专门向前线的医护人员发出慰问信,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中银香港”等中资企业也迅速加入“抗炎”行列,捐款购买“保健物品包”等,通过社会福利署分发给全港各区的独居长者。

  香港中华总商会拨款300万港元,分别捐赠给香港大学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和国家卫生部辖下的病毒研究单位,支持非典的研究工作。

  香港著名企业“新鸿基地产”动员旗下万名员工、逾20万居民、数以千计的商场和商厦租户,进行全面清洁消毒行动。

  获知鲜橙可以增强医护人员抵抗力后,香港“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立即决定,通过李嘉诚基金会向全港医护人员捐出100万个特别从美国订购的“金山橙”。他的儿子、香港“电讯盈科”集团主席李泽楷则以个人名义赞助价值3000万港元以上的55万瓶维生素C,派发给香港的医护人员、中学生和老人。

  全国政协常委张永珍,则将100万港元捐给两所大学,为他们的研究工作加劲。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汪明荃驾车途中,听到电台节目发起“医护人员一人一个口罩行动”,立即致电予以响应。她从自己所管理的一个慈善基金拨款,捐出10万港元。

  香港赛马会拨出1亿港元,赞助全港1000多所中小学,添置卫生、消毒用品。

  许多媒体自觉加入了“抗炎”行列,不仅及时报道疫情,客观报道政府推出的各项措施,介绍医护人员的忘我奉献,讲解防疫知识,而且发起声势浩大的支援行动。香港“无线电视”率先发起“同舟共勉香港心”筹款活动,接着香港6大电子传媒破天荒地合办了一个长达36小时的马拉松式“全城抗炎大行动”,唤起全港市民对“抗炎”的信心。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超过77%的受访者认为,非典事件令香港更加团结,更加懂得关心、慰问身边的亲友、同事。

  许多市民说,非典使香港损失不少,但得到的更多。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以学者的眼光看待人们的心态变化。他说,通过这场灾难,人们更理解这句话:利他就是利己,共济才能同舟。

  中央政府全力支持

  粤港两地联手作战

  香港疫情的发展,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4月12日,正在广东考察工作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深圳会见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详尽了解香港的疫情、社会经济的形势和特区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胡锦涛主席充分肯定了香港特区政府在非典型肺炎治疗、预防和控制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他请董建华转达对香港非典患者及其家属的亲切问候,对在防治疫病中作出努力的香港医务人员、公务员和各界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中央高度关注特区防疫抗疫的情况及特区市民的健康和福祉。假如特区有困难,例如在医疗物资及防护器材的供应等需要内地协助的话,中央一定会全力支援。胡锦涛主席还特别关照:在防治非典型肺炎过程中,需要内地和香港共同研究总结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胡锦涛主席表示相信,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香港各界的不懈努力,疫病造成的困难一定能得到克服,香港一定会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

  4月29日,在曼谷参加会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不仅重申了中央政府对香港“抗炎”的全力支持,而且还郑重宣布,凡是香港需要的医疗卫生物资和医护人员,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一切需要保证供得上、拿得出,全部费用由中央财政承担。他还饱含深情地说:“我和你们一样,身上都流着中国人的血。在这场灾难面前,我们应该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而无偿援助香港的大批口罩、眼罩、防护服等用品,正在按质、按量地加紧生产,很快就可送达香港。

  中央的关怀和支持,在香港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知名人士表示,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央表示全力支持和帮助香港抗击非典,是对正处在逆境中的香港同胞的最大鼓舞和支持,必将增添港人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力量。

  厉行种种“隔离”措施中的香港,精神上、物质上不仅没被隔离,而且与内地贴得更紧密了。正在积极推动大珠三角经济融合的粤港两地,首先加强了卫生领域的合作和交流。4月中,特区政府派出由卫生署副署长率领的专家小组前往广州,与广东省有关方面就非典型肺炎的预防及控制事宜举行会议。双方就定期相互通报最新疫情、建立“点对点”交流机制等达成共识,一条携手预防和控制非典的“直通热线”已经架起。

  4月25日,董建华与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会面,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及双方防疫经验交换了意见。

  如何预防医务人员受感染是香港方面关心的热点问题。广州有医院发现医务人员被感染后,意识到了通风的重要性,专门在每一个病房安装了排气扇,从此再没有出现医务人员受感染。香港及时吸取这一经验,检查香港医院的中央空调系统,并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改进措施。在即将专门收治非典病人的大埔医院,就根据广东的经验,特别加装了排气扇,改善通风情况。

  港府八招火速救市

  业界协力走出震荡

  在疫情逐渐受控的同时,挽救经济损失的工作也显得更加艰巨。

  初步统计,3月中旬以前,访港旅客还在增长,中旬以后就急转直下;4月份竟比去年同期下跌了七成。酒店入住率由90%惨降到不足30%。许多餐馆、商店的生意额,减少了九成以上!经济重要支柱之一的会展业,也一片凋零,几乎所有的展览均宣告停顿或推迟。展览少了,买家少了,订单也随之下跌,出口贸易难免受挫。

  在直接抗击非典疫情的同时,港府也在着手研究、制定减小疫情对经济冲击的举措。4月23日,特区政府宣布推出八大救市措施,涉及金额高达118亿港元,包括减免商铺和住户的差饷、水费和排污费,设立由政府作保证人的35亿港元的贷款计划,开创21500个培训名额及短期工作职位等。引人注目的是,港府还将预留10亿港元,当疫情受到控制后重新向海外宣传香港,以恢复国际社会对香港的信心。

  香港各界也积极配合港府,推出各项纾困措施。香港机场管理局4月25日公布多项纾困措施,包括削减航空公司收费、机场店铺租金等,涉及金额超过3.6亿港元。香港贸易发展局则在4月16日宣布八点方案,致力协助中小企业取得世界各地的订单,使不能亲身来港的买家通过高科技手段来洽谈生意。

  九广铁路公司宣布短期租金宽减措施;长江实业集团推出总额630万港元的优惠,并设立3亿港元的贷款保证基金;中华煤气公司则宣布,把餐饮、酒店业客户的付款期延长到90天,并捐出200万港元资助餐饮业购置清洁用品……

  不少港商在美国临时设立销售队伍,以争取新的订单。而在工厂方面,港商加强卫生防疫措施,并定期向买家通报情况。

  5月5日,董建华宣布,委派政务司司长曾荫权领导“全城清洁策划小组”,确保港人的居住环境卫生健康;指令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成立一个“振兴经济专责小组”,提出推广香港和振兴经济的具体计划;拨款5亿港元成立基金,鼓励香港大专院校展开传染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并筹划成立类似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机构。

  非典从市民健康上、精神上和经济上都对香港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但是,许许多多的港人,没有去问政府为他们做了什么,而是先问自己,能为香港做些什么。不少市民感慨地说:“从来没有看到过香港人这样齐心!”

  一首新歌,在香港传唱:“这一刻需要斗心,果敢加勇敢,纵看见这里满途艰辛,这里正要我共你,当献尽热能,香港心,颗颗都振奋……凝聚每份爱,去热暖万心。大众肩并肩,心照心,尽发潜能。大众多关心,发挥超级爱心,是香港心。We Shall Overcome,We Shall Overcome,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我们一定会胜利,我们一定会胜利,那一天,我们一定会胜利!)”非典必将被人们击溃,而这歌声所表达的心声、所倡导的精神,却必将永远地留在香港,留在人间。

  (来源:《人民日报》5月7日第五版 作者:记者 吴长生 陈少波 陈晓钟 林志文)


 
编辑:吕振亚
相关专题:防治非典型肺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