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姚中秋:当中秋遇上教师节
中新社北京9月9日电 题:当中秋遇上教师节
作者 姚中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中秋节与教师节时日相近——实际上,国庆节也与之相近;但今年两节重合,十分难得,据称这种“巧合”本世纪仅有三次。媒体编辑让我谈点想法,我马上想到了“天地君亲师”五个字,中秋关乎其中的“亲”,教师节关乎其中的“师”。
古代家户多在中堂正中立一牌位,上书“天地君亲师”五个字。祖先牌位一般只在祭祀时才请出来,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却是常年供奉的。民国建立,帝制改为共和,“君”字也就相应地替换为“国”字。前些年到南方,在一些老屋子的中堂,仍可看到其遗迹。
不要小看这个牌位,它简明而准确地体现了中国宗教的基本结构和根本精神。我新近出版的《中国之道:信仰、人生与制度》一书,通过解读经典和中西比较,对此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讨论。作为应景文字,这里只简单谈谈“亲”与“师”。
首先要从天、地说起。据经史典籍记载,五帝中的颛顼“绝地天通”、帝尧“钦若昊天”,奠定了中国宗教体系的中心——敬天。“唯天为大”,天的位置相当于西方多神教的主神,但没有人格。孔子对子贡说的一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天的属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是在四时流转之中生生不已的万物之全体,这样的天当然没有人格,不说话——从而与西方的人格化神灵截然不同。
天不言,人要把握天道,惟有“观乎天文”。所以,中国人最重视“天学”,帝尧时代就“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通过观测天象,把握“天时”。敬天,必须顺天而生,落实为依时而生,节日便由此而来。中国的节日,普遍根据天时确定,与西方节日有很大不同。中秋节即是如此:冬至、春分、夏至、秋分这四时把一年等分为四节,人们最早在秋分这一天祭月,后改为八月十五。

敬天的宗教精神,也赋予中秋节以家人团圆之意。天生万物,其中包括人,人在天地之中生生不已,这是天道最为亲切的体现。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家具有崇高的神圣性。如《孝经》所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的生命得自父母;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人生而弱小,必须由父母养育才能存活。父母是子女的创生者,不是相互算计的契约关系,也不是庸俗的养活与被养活的关系,而是生存本体论意义上的生命之源与流的关系。曾子说:“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父母的生命遗留在子女身上,三者构成了家。家人的生命连为一体,互为不分彼此的“亲”人,天然地相亲相爱。

基于敬天的精神,中国古代圣贤肯定了“亲”这一点,将其确立为最基本的伦理规范。大多中国传统节日服务于这一大义,创造出家人团聚、相亲相爱的时机和礼仪,中秋是其中之一。分散在一年四季的节日,总是催我们回家,看望父母,祭祀祖先,与兄弟姐妹团聚,与亲人相亲相爱。

子女的身体延续了父母的生命,当然“不敢毁伤”;父母希望孩子“立身行道”,因而重视子女教育——在世界各文明中,中国父母最为重视子女教育,自古如此。
父母可以教给孩子生活常识,但人生和社会的“大道”还得靠“师”来教。师在中国社会中的角色类似于神教文明中的牧师、教士,获高度尊重。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自古以来受到官方、民间的广泛祭祀。从唐代开始,各地建立文庙祭祀孔子,并逐渐加上他的杰出弟子和后世最卓越的大儒,他们是天下人之大师。唐宋以来,每年仲春、仲秋上丁日的祭孔仪式最为隆重,相当于教师节。1985年确定9月10日为教师节,与夏历仲秋上丁日倒也相差不远。

至于师之教化,可以用四个词概括:敬天、忠君、孝亲、成人。敬天、孝亲的重要意义,上文已解释了。忠君同样至关重要,因为“君者,群也”,其作用是合群,把无数相互离散之人组织成一个国家,并发挥领导作用,使成员避免相互战争的“丛林状态”,集体生产公共品,从而延续生命,改善境遇,且生生不已。看当今世界贫穷落后国家的情形就能明白,一个组织良好的国家对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是何等重要。因此,忠君是人间至关重要的伦理规范——在今天就是爱国,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一个人知道了敬天、爱国、孝亲的规范并身体力行,就逐渐成长为道德自主而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这里倒是可以观察、思考一下,今天的师是否有如此角色意识?相信很多人不甚满意。这是我们面临的大问题。不过近些年情况有明显好转,尤其是在世界格局变化和美国相对衰落的背景下,西式教育的光环在世界范围内日趋暗淡,中国的教育体系快速地中国化,学校中的师将有越来越明确的文化自觉,教孩子敬天、爱国、孝亲、成人。

按现在的法定节日安排,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是前后脚的,这是历史演变的偶然结果,也蕴含着深刻的文明意义,体现中国文明可大可久的根本规范:亲亲,爱国,尊师;三者又统于敬天。据此,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了神圣的意味:尊师而知“道”,可以“下学而上达”;家在国之中,国祚绵长,文明悠久,则家得以不朽;亲亲、孝亲、祭祀祖先、抚育后代,个体的生命就可生生不已于天地之中而不朽。(完)
作者简介:

姚中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经学、历史政治学、现代世界政治体系理论。出版西方法政译著十余种、中国经史研究著作多种。最新出版著作有《中国之道:信仰、人生与制度》《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可大可久:中国政治文明史》。

- 专题:网络中国节·中秋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年02月23日 20:10:25
- 2025年02月23日 15:23:41
- 2025年02月23日 14:59:03
- 2025年02月23日 10:04:19
- 2025年02月23日 09:12:48
- 2025年02月23日 08:35:43
- 2025年02月22日 20:25:17
- 2025年02月22日 19:03:14
- 2025年02月22日 13:51:44
- 2025年02月22日 13: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