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福建“南平机制”破解“三农”难题引起各界关注

2003年01月04日 19:25

  中新社北京一月四日电(记者 田惠明)地处闽北穷困山区的福建南平市,创造了与时俱进的“南平机制”,破解了“三农”难题,已引起高层政要、经济理论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今天,北京数十位经济、理论界著名专家学者聚会“小康论坛”,首推“南平机制”。中国著名农业问题专家杜润生、吴象、著名经济学家童大林、王珏对福建武夷山下创造的“南平机制”交口称赞。

  专程来京的福建南平市委书记李川介绍说,南平是福建的农业大市,“三农”问题突出。我们根据自身特点,摸索出一条有效破解“三农”难题的路子。

  这条路是:近四年连续向农村选派了四千多个“科技特派员”、“流通助理员”、“村支部书记”等。这些有知识、有专长的机关干部,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政策上山,科技进户,干部到村。农民科学种养,发展有资金,产品有销路,口袋里的钱一年比一年多,南平山区面貌为之一新。更重要的是此举大大密切了干群关系。

  “南平机制”引得四面八方人士纷至沓来,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说,他们已在南平召开现场会,推广“科技特派员”的经验。并在中国西北、西南地区召开会议,开始进行小范围推广试点。

  福建省委书记宋德福在南平调研时说,南平市的做法,是机构改革中鼓励机关干部走向经济建设第一线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干部。

  福建省代省长卢展工到南平考察时说,南平农民不让派下来的干部离开,希望再多派干部下来,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已被农民认同了。

  福建省原省长习近平考察了南平后认为:南平的做法,引导农民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切切实实将科学技术转化成了农民口袋里的钞票。

  专家学者认为:“南平机制”不同于以往的派工作队、干部下乡、干部挂职等做法。南平下派干部具有特殊的政策:与农村生产经营者结成“利益共同体”,调动双方积极性。

  有理论专家认为:“南平机制”符合贫困农村发展实际,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实践性,是一场孕育生机的农村变革,对中国破解“三农”问题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据悉:南平的探索实践,引起了中共高层的关注。中组部、中宣部、体改办、科技部,人事等有关领导先后到南平调研、考察。(完)

  童大林等各界名流创办“小康论坛”

  中新社北京一月四日电(刘(先右加先)伊琼)由中国体改研究会、世界观察研究所共同创办的“小康论坛”今天在北京启动。

  新年伊始,“小康论坛”的发起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童大林登高一呼,数十位社会各界名流纷纷与会,八十五岁高龄的童大林先生说,中国已建成的小康地区非常之多,经验相当丰富,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广这些地区的做法,是这个“小康论坛”的主要任务。

  他计划依次推出十余场“小康论坛”,请珠三角、苏锡常、厦漳泉、湄公河金三角、温州、环渤海等富庶之地的官员登台演讲,请著名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学者名流评说理论。

  今天与会的有:中国农村问题著名专家杜润生、吴象,著名经济学家王珏,著名理论权威龚育之,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李慎之、王殊以及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等五十余人。

  今天的“小康论坛”对福建闽北南平市创造的“南平机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完)


 
编辑:吕振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