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

  

  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享有显赫声誉的聂耳,是位传奇般的人物。 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他虽然出生于一个清寒的医家,却自幼爱好音乐,小小的年纪学会了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被人视为"神童"、"天才少年"。

  1930年,聂耳离开家乡来到上海,第二年就考入了黎锦晖领导下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师。黎锦晖是位热心于儿童歌舞音乐和通俗歌舞音乐的音乐家。可是,在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存亡危机深重的时候,明月歌舞剧社却还在大演轻歌曼舞的节目,客观上起了消磨人们斗争意志的作用。聂耳对此大为不满,在1932年的7月间,连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对当时的"音乐界前辈" 黎锦晖进行批评。

  聂耳在《中国歌舞短论》一文中尖锐的指出: "我们需要的不是软豆腐,而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他忠告黎锦晖说: "亲爱的创办歌舞的鼻祖哟,你不要以为你有反封建的意识便满足,你不听见在地球上,有着无穷的一群人在它周围呐喊、狂呼;你要向那群众深入,在这里面,你将有新鲜的材料,会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喂,努力!那条才是时代的大路!"

  不久,聂耳毅然离开了明月剧社去北平,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到左翼革命音乐队伍中去。此后,他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工作中去,开始了他一生中极为短暂,却极其辉煌的艺术创作活动。

  从1933年8月发表第一首作品《矿工歌》,到 1935年4月东渡日本,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聂耳在中国现代乐坛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印迹:创作了《码头工人歌》、《大路歌》、《开路先锋》、《卖报歌》、《毕业歌》、《新的女性》等鼓舞人心的群众歌曲和《梅娘曲》、《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等优美隽永的抒情歌曲。再加上他写的其他歌曲和他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金蛇狂舞》等6首器乐曲,共有41部作品。这突出的成绩令人叹服。

  聂耳短暂创作中的辉煌顶点是《义勇军进行曲》。1934年,由夏衍编剧的电影《风云儿女》开始拍摄。在这部电影的结尾处,安排有一首主题歌。聂耳主动去找夏衍,表示他能写好这首主题歌。当夏衍正要拿给他这部电影的剧本,以便让他熟悉剧中的故事内容和思想情绪时,聂耳说他早已熟悉了剧本。为了证明这一点,他把田汉写的这首主题歌的歌词背了两遍,丝毫不差。这使夏衍大为惊奇,也对这位22 岁的青年有了信心。于是,主题歌的谱曲任务就交给了他。

  《风云儿女》上映后,影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表达了处在民族危机中的中华民族不屈的心声。为此很快就在中华大地上传唱开来。由于它在中国历史的这一特定时刻所产生过的巨大作用,在1949年被确定为代国歌,以后又被定为国歌。

  1935年7月17日,聂耳因赴苏联途经日本逗留时,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不幸溺水逝世,终年仅为24岁。但他不朽的旋律,至今仍伴随着中华民族继续奋进不息。

选自接力出版社《美术音乐的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