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原来是流行在民间的一首乐曲,但在民间流传时的《百鸟朝凤》我们今天听来一定会忍俊不禁。那时候它的随意性非常大,公鸡啼晓、母鸡生蛋,甚至连小孩的哭叫声都可以即兴加入。   

  在1953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上,山东农民任同祥吹奏的唢呐曲《百鸟朝凤》轰动京城。从此,《百鸟朝凤》被搬上舞台,也开始了它无数次去粗取精的改编过程:压缩了鸟鸣,删去了鸡叫,扩充了快板,70年代,又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的引子。当年,任同祥在"唢呐王国"缅甸演出时,总理吴努听得如痴如醉。这位"唢呐迷"高兴地授予任同祥"缅甸国家金质奖章"。   

  "唢呐王国"缅甸?难道唢呐不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吗?据说唢呐原来是古代波斯、阿拉伯一带的民间乐器,800多年前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至于普遍流行,大概是从明代正德年间开始的。   

  《百鸟朝凤》原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前身是《百鸟音》,山东艺人袁子文把它定名为《百鸟朝凤》。乐曲用唢呐模拟百鸟争鸣和唱的欢腾情景,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抒发了喜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