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闻北京的酱园,恢复营业者有六必居、天源和天义顺三家。其实早年是有七家著名酱园的。除此三家外,尚有天章、东天源、天义、宝瑞。
天义顺原名叫天义成,创始于清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80年历史。据说西太后慈禧最喜吃天义成制造的桂花甜熟疙瘩,因之天义成这面招牌不胫而走,誉满京都。
后来天义成怎么又变成了天义顺呢?约在1930年前后,天义成由于经营不善,生意衰落。经管事说和,出倒给东来顺财东丁子清。
原来天义成和东来顺都在王府井大街的金鱼胡同西口,是对门邻居。很长时间内,东来顺所用副食调料均由天义成供应。东来顺经理丁子清对天义成窥伺多年,听到天义成经营失利,有意出倒的消息后,他立即抓住时机,把管事请到东来顺楼上,一同用饭,进行密谈,并许愿说:“天义成若真弄到手,我必有重谢。”经管事从中卖力斡旋,天义成很快就到了丁子清手中。于是丁子清借东来顺的“顺”字,把天义成改成天义顺了。
丁子清踌躇满志,雄心勃勃,天义顺一到手,就立即扩大建筑,装修门面。原来旧北京东郊颇多封建贵族墓地,墓地中有不少优质汉白玉的断碑残碣;他从看坟人手中廉价买来,又雇能工巧匠精雕细琢,打磨成天义顺大门脸。门脸两侧镶有雪白磁砖,上面乌黑漆字,工工整整地写着“山珍海味”,“口蘑杏仁”,“燕窝银耳”,“海参鱼翅”等醒目广告。上方正中,是由名书法家书写砖刻的“天义顺老酱园”六个大字,庄重巍峨,极有气势。东西两个配房,东配房为青菜部,西配房为粮食部。过厅北去是三间高大门面,门额上方有一块“天义顺”金漆匾额,出自清翰林江凤鸣手笔。后院有北楼房三大间,楼上为存放杂货之库房,楼下是加工车间和工人宿舍。院内西端有瓦房三间,是酱醅子发酵室。院中间地上有大开平缸百余口,用来晒酱腌菜;另有制造黄酱的全套设备。
装修工程完毕,丁子清为了“开市大吉,万事亨通”,在东来顺楼上大宴北京各清真寺教长、工商界名流以及东安市场内外各界朋友们。饭后,丁子清向大家说:“天义顺过三天就开营了,请各位多加指导。”然后陪大家参观天义顺。这样一介绍,对参观的人本身就有一定影响,他们回去一宣传,天义顺的招牌就算树起来了。丁子清自己曾说过:“我这种宣传的办法,比登报宣传效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