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10月09日 星期二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名胜篇>寺庙古塔

蒲州明珠普救寺



  在山西省永济县蒲州古镇上,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寺,名曰:“普救寺”。脍炙人口的《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普救寺座落在永济县城西北12公里的土岗上。南面紧邻蒲州城,东连西厢村。寺址高耸,松柏满垣。西临黄河湾,水势汹涌澎湃;东近中条山,犹如屏障峙立,视线广阔而开朗。

  这座寺院创建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原名西永清院。唐诗人元微之所著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中有明确记载。据说此寺是武则天的香火院,当年十分壮观。有金碧辉煌的“三檐经阁,七层宝塔,百尺钟楼”,有“长松矮柏,名葩奇卉,千竿翠竹,潺潺流水。”紧靠西厢房的墙外,还有座花园。那花园是唐朝崔相国建造的佛居别野,为女儿莺莺所住。“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和莺莺月下相会的地方就在这里。

  传说五代时河东节度使作乱,后汉刘知远派郭威讨伐,围蒲州一年有余,当地百姓叫苦连天。郭威召寺中僧人讨问良策,僧曰:“将军若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翌日城破,满城百姓得救,从此西永清院便更名为普救寺。

  普救寺内西路有座著名的古塔,名曰舍利塔。因为当初红娘月下牵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动人故事发生在塔下,这座舍利塔也就成了张、崔二人恋爱的历史见证。于是,后人称此塔为“莺莺塔”。

  莺莺塔,为13级密檐式砖塔,高约50米。虽然几经重建,塔身叠涩出檐,收刹很小,犹存唐制。它古朴端庄,清秀挺拔。塔的底层南面设门,塔内正面有佛龛。从二层到九层塔壁间有转角通道,内设台阶,游人可以盘旋而上,登临眺望。塔顶原来装的塔刹,高约2米,传说是风磨铜制,形状似葫芦,秀丽玲珑,可惜后来被人盗走。塔底一、二层塔壁间嵌有碑刻多块。不但保存了历代名家书法,也是考证普救寺兴废的珍贵史料。

  当地有首民谣:“普救寺的莺莺塔,离天只有丈七八。站在塔顶举目看,能见玉帝金銮殿。”天气晴朗之日,人们登上莺莺塔远望四野,颇有孤高耸天之感。

  蒲州镇普救寺内的“莺莺塔”,不但传说动人,而且建筑精巧,数百年来一直以其独特的声学效应蜚声于世,被誉为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游人石击地,蛙鸣贯长谷”为普救寺的一大奇观。回音,给莺莺塔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并由此产生了不少有趣的传说。相传当年建塔时,工匠在塔上安放了两只金蛤蟆,游人以石击地,便可以听到两声蛙鸣。后来,一只金蛤蟆被人盗走,因此,现在击地只能听到一声蛙鸣了。

  莺莺塔的声学效应,据说奇在它具有现代扩音器、收音器、窃听器以及模仿蛙鸣特殊声学原理的功能。这种以建筑艺术来体现多种声学效应的古建筑物,在古今中外还是独一无二的。

  奇怪的是,在不同的位置,听到的声音也不相同。在距塔10米、15米或20米的地方拍手时,便可听到蛙鸣声,声音分别从塔底、塔腰和塔顶传来。在塔南端用砖石猛击时,人们便可听到宏亮粗犷的蛙鸣声,那叫声犹如雷鸣一般。若是夜阑人静时,在塔的西面拍手,便可以听到三声蛙鸣,若连续拍手,便可听到群蛙争相鸣叫的声音。若是在夜间,如距塔2.5公里的蒲州镇演戏时,人们站在塔的附近,可以清晰地听到敲锣打鼓声和演唱声从塔里传出,好象塔里也在演戏一般。

  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平常人们在距塔600米以外的地方窃窃私语时,站在塔附近的人也能从塔里清楚地听到。另外,在塔的里面也有奇特的声学效应。如有人站在塔的9层处讲话,站在下面的人听到的话语声不是从上面传来,而是从塔底传来;若有人在塔的5层上讲话,声音便可以从塔底、塔顶两处向塔的中间反馈回去,形成一种立体声极强的效果。

  笔者抗战时曾到普救寺观光,对于那奇特的蛙声,也一次次饶有情趣地实验过。

  据说,山西大学的丁士章、张荫榕等学者、专家,经多年测试研究,已揭开这个特殊的声学效应谜,主要原因一是地形地貌特殊。塔四周坦荡开阔,无障碍物。二是建筑工艺高超奇绝。每一层塔檐长度均不同,且皆为内凹形状。塔的下面又有个呈收缩状的口子,可把塔中发出的声音来回反射,形成了共振源。三是建筑材料奇特。塔的外表全部用(米+由)料漆涂,这种光滑的表面,对声波具有良好的反射和谐振作用。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