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10月09日 星期二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名人录>戏曲曲艺

四“玉”中的长青树——李玉茹



  在三、四十年代,北京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四块玉”,曾经名噪一时。她们是该校第四科的四位女生:李玉茹、李玉芝、侯玉兰、白玉薇。毕业以后,李玉芝和白玉薇先生移居海外,侯玉兰在60年代因体弱多病而辍演。只有李玉茹艺术之树长青,直到前几年,她还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演出。

  李玉茹的戏路极宽。她8岁入戏校学习,得到王瑶卿、程砚秋、律佩芳、吴富琴诸名家的亲传,在青衣戏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又向郭际湘、王惠芳、诸茹香等人学演花旦和刀马旦,向包丹亭学唱昆曲。毕业之后,她先后拜梅兰芳、赵桐珊、荀慧生为师。因此,以行当论,青衣、花旦、刀马旦,她都能演,以流派论,梅程尚荀,她都擅长。就中她最爱荀派艺术,少年时代就有“小荀慧生”的称号。

  李玉茹的成名,说来也很有趣。她在戏校学习时,有一次学校组织演出,派她演一个只有一句唱词的配角。她本是高材生,却并未“因小任而不为”而是认认真真地演戏,把那句唱词唱得字正腔圆,居然得了个满堂彩,校方十分高兴。下次再组织演出,就让她担任一出重头戏的主角。但是这一回,不知是由于过份紧张,还是那天恰好她“嗓子不在家”,上得台去,竟然唱不出来。她是又羞又急,校方则又急又气。事后老师对她说:“下次再给你一次机会,如仍唱不好,你只好跑一辈子宫女了!”李玉茹深知老师这番话的份量,于是刻苦练功、练唱,作了充分的准备,结果演得相当出色,从此她踏上了成功之路。

  1940年,中华戏校因拒绝日伪接管而宣布解散。李玉茹这时已经毕业,遂集合一班同学,组班演出。校长金仲荪亲自为她的班子起名“如意社”。起初在北京演,年底赴上海演出。由李玉茹挂头牌,武生王金璐挂二牌,特邀马(连良)派票友纪英甫为当家老生,挂三牌。纪英甫由此改名纪玉良。1941年正月初一,“如意社”首次与上海观众见面。日场是李玉茹的《鸿鸾禧》、王金璐的《挑滑车》;夜场是纪玉良主演著名的“马派双寺”——《法门寺》和《甘露寺》,均极受欢迎。

  此后,李玉茹不断在京、沪等地演出,成了南北驰名的梨园新人。报章上的赞扬文字也很多。记得有一首嵌有也名字的诗,称她“玉貌绮年”、“茹香飘麝”,颇为别致。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