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06月07日 星期四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名人录>文人学者

金文专家容庚教授



  现代著名的金文专家容庚教授,字希白,广东东莞县人,生于1894年。他出生时,其父为庆得子,写诗为祝,有“时局正需才,生男欲壮哉”之句,对儿子抱以极大希望。

  容庚不负先人所望,幼年在乡间跟舅父邓尔雅学习书法篆刻,即显露资质不凡。其后刻苦学习,20几岁时以研究金文所得编纂成1200余页的《金文编》。他持此书稿远离广东家乡,北上天津向研究古文的权威罗振玉请教,深得罗振玉的赞许赏识,从此被介绍进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所作研究生,投在著名学者王国维门下,从此奠定了一生从事考古学和古文学研究的基础。

  后来,容庚到燕京大学任教,编辑《燕京学报》。又被聘为北京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

  在此期间,容庚先后编著了《宝蕴楼彝器图录》、《武英殿彝器图录》、《海外吉金图录》、《善斋吉金图录》等书。1931年发表的《商周彝器通考》。对青铜器进行系统性的科学研究,被学术界誉为商周彝器研究的奠基著作。当时,亡命日本的郭沫若正研究古文字,曾写信向这位年仅37岁的容庚请教。容庚虽未见过郭沫若,却复信给予支持,二人以通信联系,交流研究古文字的心得。后来郭沫若曾说,“若是没有容庚的帮助,我走上研究金文的道路,恐怕也是不可能的。”

  容庚从青年时期到满头白发,不论时势如何,个人处境顺逆,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书斋工作,每天总在10小时以上。他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孜孜于古文物的探索之中。

  容庚的女儿容琬和容瓘,谈起父亲埋头钻研的艰苦精神,常说:“我们都笑父亲仿佛有胶把他粘在书房的椅子上似的,每次吃饭时,都要一请、再请,才能把他请出来。”容庚也以这废寝忘食的治学精神,教育女儿们。他常说:“好书不厌百回读。”就是这种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苦读好学,使得容庚知识渊博,对古文物和金石书画,无所不精。

  容庚80年来,从书法开始,转向金文、甲骨文和古文物的研究,晚年又转回来研究书法和绘画。60年代中期以后,大陆卷起“文革”狂飙,身处困境的容庚一头埋在碑帖的研究中,最后完成了一部百万言的《丛帖目》,为他晚年开拓一个研究领域。

  容庚于1983年3月6日在广州病逝,享年89岁。他逝世前已将珍贵的商周青铜器,名贵书画以及藏书,全部捐赠国家博物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