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05月14日 星期一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文化篇>戏曲影视

戏装话旧



  戏曲服装的制作,在中国是一门特殊的手工艺术。

  清代乾隆年间,戏曲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四大徽班”进京,继而形成京剧后,京剧艺术的服装更以做工精细、雍容华贵而名扬全国,成为其它地方剧种效仿的榜样。

  最初,京剧服装是由附属于戏班子的手工艺人制作的。后由于需求量大,质量标准提高,遂出现了独立的戏装作坊,从业人员上百人,成为全国京剧、地方戏所需戏装的供应地。

  北京戏装品种繁多,样式美观,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戏衣”、“盔头道具”、“刀枪把子”、“髯口马鞭”、“头套”、“头面靴鞋”、“舞台幕布”等八大类。

  在这八大类别中,以传统戏衣的制作技艺水平最高,生产量最大。京剧戏衣,基本上沿用的是明代服装的样式,演哪个朝代的戏,均可通用。其中最常见的有包拯穿的蟒袍,陆文龙穿的大靠,黄天霸穿的开氅,寇准穿的官衣,武松穿的箭衣,以及道袍、披等。尤其是蟒袍和大靠,做工复杂、要求严格,价格昂贵。

  戏曲界有句行话,叫做“宁穿破,不穿错”。因为,戏曲服装已成为塑造舞台人物的一种外在手段,所以,什么人穿什么衣服,戴何种帽子,都有明确规定,而不是单纯依据历史事实来决定。如在色彩方面,戏装的红、绿、黑、白、黄等色,用来表现戏中的主要人物;紫、蓝、粉等色,用来表现次要人物。在造型方面,则以方、正、厚、重,来表现正派憨厚、忠贞善良;以尖、圆、小、薄来表现滑稽可笑或阴诈奸险。一言蔽之,戏装在塑造人物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有些规矩也非一成不变。今后五月间女武生裴艳玲来港演出古希腊悲剧《美狄亚》,就是着中国传统戏的服饰;而另一出《新五花洞》,其戏装又是全新的设计。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