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05月14日 星期一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美食篇>糕点小吃

“苏造肉”的故事



  北京街头当年的小吃中,有荤有素,荤中又有小荤与大肉之分。其中最实惠的,应该是“苏造肉”。据说“苏造肉”乃以苏府的烹饪方法而制,如同“伊府面”是以伊府的烹饪法制的一样。但是哪一个“苏府”呢?我一直未详细了解过。现在再想求隐逸而访旧闻,就比较难了。苏东坡是烧猪肉的专家,苏造肉是否假借苏东坡的招牌呢?不知道,也可能不是,因为苏东坡的正宗嫡传是南北闻名的“东坡肉”。苏造肉就算能认祖归宗,也只能算是旁支。

  什么是苏造肉呢?先引《燕都小食品杂咏》作一说明。有诗云:

  “苏造肥鲜饱老馋,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

  诗后注解说:“苏造肉者,以长条之肥猪肉,酱汁炖之。极烂,其味极厚,并将火烧同煮锅中,买者多以肉嵌火烧而食之。”对这个注解,也不需要加一点说明。就是一个“三应”(直径一尺八九寸)锅,以一半容积烧五花猪肉,肉都用胁条肉,切成两寸多阔,五分厚的长方片,在开水中出汤后,依次整齐地排在锅中,加清酱、葱白、料酒、茴香、桂皮、海盐等红烧。用文火,烧九八成熟。将肉的四周或一边放入火烧。火烧老年间用二罗白面作,机制面粉出现,北京人当年叫洋面,便用洋面作。如烧饼样,但不抹芝麻酱,不沾芝麻,白皮无馅,事实上就是一个小圆面饼,在饼铛上烤熟。苏造肉汤很宽,很浓,把大量熟火烧竖着放入锅中,与肉同煮。汤越煮越浓,肉越煮越烂,火烧越煮越入味,捞两个火烧,一块肉,切碎了,放在碗中,加一勺汤,又热又香,又解馋,又不油腻,风味绝佳,经济实惠。很象上海城隍庙大排骨烧年糕的味道,但因是五花肉,吃起来更烂更香。

  过去紫禁城外西北角城隍庙内,有一个专门卖苏造肉和火烧的铺子,掌柜姓周,其烧法独得祖传之秘,肉烂汤醇,在北京独一无二。除了店伙挑出去卖给南北长街,南北池子,后门一带住户外,这铺子还专门卖给宫里太监吃,不收钱。但三节时太监替铺子还各项欠帐。溥仪和宫中后妃等也都爱吃苏造肉,御膳房不作,都到铺子中去取。掌柜的侄子后来进宫当了苏拉(满语,即宫中打杂),又升作溥仪的随侍。北京当年有不少怪事,小小的苏造肉会和末代皇帝有关,这是一般人想不到的。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