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被人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皖南有个小村,原称梧村,不知什么时候改名“渔村”,因为村民世世代代以种花为生,所以又称“卖花鱼村”。卖花渔村的花木以梅花居多,其所产的梅,以清丽见长,或以香取胜,深得盆景爱好者的青睐。笔者曾游卖花渔村,不仅被百色纷呈的艳丽景象所吸引,更为花木造型的优美所折服。花农们用“咫尺千里,缩龙成寸,小中见大,虽假犹真”的艺术手法,创作出千姿百态的花木盆景。有的铁干虬枝,古朴苍劲;有的盘根错节,势若蟠龙:有的悬空倒挂,如龙探海,有的亭亭玉立,笔直挺拔。
中国的盆景流派众多,仅南方就有徽州派、扬州派和苏州派之别。卖花渔村的徽梅则为徽州派的代表作。徽梅号称龙桩,与徽墨、歙砚齐名。弯曲结扎做成龙桩,主干由几弯到几十弯不等;侧枝水平对称三弯如龙爪,主要有之字弯,磨盘弯(亦称螺线弯)两种,在两种弯的基础上又有所变化,以古傲、苍老、奇峭见称。
笔者在一家花农门口,见到过一件难得的珍品,它巧妙地用一棵梅桩的主干和三根朝下生长的枝干,塑成走兽的四肢,一根较细的枝干在前肢的交叉处斜向上方,其上绽开朵朵红梅,整个造型,俨然一只脚踏实地,翘首望天的“梅花鹿”。观其形态,想其自然,思其寓意,兴味无穷。更有意思的是:像龙须、石楠、榆树这些本来生长在山野之中被人砍伐的柴薪,年复一年,砍而复生,从没有人想到它们会有什么艺术价值;而卖花渔村的花农却独具慧眼,他们看见小树长成了粗大的桩头,刀砍斧琢的伤痕变成了自然的空漏,便采挖回去,经过艺术加工,竟也成了稀有的盆景树扎,而且妙趣横生。可谓匠心独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