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的戏曲演出,逢有火光出现的场面,必由检场人“撒火彩”,以示火光。“火彩”系由火折子引燃松香粉产生。检场人根据剧情需要,可撒出形态各异,长短不同的各样火彩。如撒出火花绕成一个大圆圈的,名“月亮门”;撒出时火花抱团,如一串珠子联缀不断的,名“连珠炮”;撒之前备一小盒,内盛酒精,火彩撒入盆中引燃的,名“钓鱼”等等。
京剧《灞桥挑袍》,演汉末关羽挂印封金辞曹寻兄的故事。关羽行至灞桥,曹操赶来相送,并赠以美酒、锦袍,以示惜别之情。孰知曹操部将为害关羽,暗于酒内下毒。关羽早有戒心,一不下马,二不饮酒,只以美酒祭刀答礼。为表现酒中含毒,关羽的青龙刀碰到酒杯时,要火光骤起。这火光乃是先在酒杯中放入酒精,当关羽的刀背碰到酒杯时,检场人要远远地抛出一把火彩,那火彩不偏不倚,不早不迟,恰在刀酒相碰时掷到,于是引燃火光,形象地表现了酒中含毒这一特定内容。每演至此,台下必是一片喝彩之声。
《连营寨》演蜀汉刘备为雪弟仇,兵伐东吴,在树林里扎营,被东吴陆逊放火烧尽的故事。当演到陆逊放火烧营时,蜀汉的探子来报“前营失火!”瞬间,检场人要接连撒出劈空而出的火团数个——名曰“过梁”。那“过梁”火团辟辟卜卜频繁出现,只一会儿,便满台烟雾,热气蒸人,把刘备置身火海的狼狈处境渲染得十分得体。此后,刘备连连败阵,仓惶逃走。只见他从上场门中踉跄逃出,平地翻起一个“吊毛”(跟头的一种);就在刘备身形腾空,尚未落地的一刹那,检场人在上场门侧扔出一把火彩。火彩起处,火球燃起,这火球不远不近,恰恰垫在刘备即将落地的身体之下——这一手名曰“垫火球”。待刘备跟头落地,整个身体恰恰压在这一团火球之上,顿时,火球砸碎,火光四起,火花飞溅;火中的刘备则忙不迭地扑打周身火焰。这个“垫火球”把刘备被因火阵之中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尤为令人叫绝的是,刘备翻几个“吊毛”,检场人就要扔出几个“垫火球”,难度之大,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