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光绪年间,北京街头修建了三座门牌楼。第二年,京城的文武官员为迎接“两宫回銮”,在城楼基座上修了五栋临时牌楼。当时,在西江米巷(即西交民巷)街口修建了两座“敷文”牌楼,又在东总布胡同西口修建“克林德纪念牌坊”。
这座,“克林德纪念牌坊”是国耻的象征。北京街头最早修的两座牌楼,是一九一五年修建在原工部街和司法部街的两处,据说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修建的。
此外,西苑大街有牌楼,国子监成贤街还有四座,齐化门(今朝阳门)外的神路街口还有一座五色缤纷的琉璃牌楼。
北京的牌楼所用的建筑材料,除柱座所用的础石是以汉白玉为原料外,牌楼上层所用的木料大都用名贵的金丝楠木作柱梁椽标的。
记得“九·一八”事变后,浙人袁良出任北京市长。令市政工程部门,将九座木质牌楼拆除,换成水泥所制。大批金丝楠木不知去向。
据传,此项巨型珍贵木料,价值约数十万元。此事,袁氏即在市民心目中留下恶劣的印象。为了更多地榨取民脂民膏,除各种苛捐杂税外,袁氏还巧立名目,又拟增收大粪税,因此,引起掏粪工人的强烈反对。加之当时各派政治力量的角逐,迫使袁良不得不辞职下野。
由于袁良拟收粪税藉以压榨百姓,市民赠送一副措词幽默的对联,联语是——“自古未闻屎有税,如今只剩屁无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