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北京“中山健身会”庆祝成立两周年。其主持人是被誉为“燕市奇人”年逾八旬的马礼堂先生。
马礼堂原名马步周,河北省河间县人。河间地处沧州地区,自古以来习武成风,直到清末,各村还都设有拳场,所以名手辈出。马之故里距著名绿林英豪窦尔墩出生地只有20里,距窦尔墩与黄三泰交手的连环套也仅有5里。
马老7岁始学少林潭腿、华拳,13岁随威震武林的表叔张兆东学形意拳、八卦拳。
马老与韩慕侠、王子平、姜容樵等都是师兄弟,交往很深。当年韩慕侠打俄大力士康泰尔时,他正在北平。十一块金牌他都见过。
1931年,经张兆东介绍,马礼堂拜著名拳师郭云深的得意弟子,河北大学武术教授、河北省武术馆馆长刘为祥为师,学习形意拳。此外,他还向太极名家刘采臣学习太极拳,向南北大侠杜心武学习推手。
翌年,他考入华北大学教育系。不久,便组织“华北武术研究会”,聘请孙禄堂、尚云祥、刘采臣、恒寿山、许禹生、张策、郭树棠等武术名家担任导师,研究和倡导武术。
马礼堂喜作诗文,在校期间,组织过“檀玉诗社”,出版过“檀过诗集”,目睹“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沦陷,曾感慨赋诗:“泪洒山河半壁残,雄心未死发冲冠。公众黍熟私家食,商女袍温织女寒。傀儡登场凭线索,娇花弄媚倚栏杆。误民误国曾识否?多少英雄血变酸。”
后来,马礼堂到山东济南,一方面在省立商中教书,在青年会教剑术,在国术馆教形意拳和国术教育课;另一方面以志然作笔名在《求是月刊》上大力倡导国术革命,提出打倒是已非人的师承门派观念,揭穿武术神秘化,反对武术舞台化,主张武术一要强健身体,二要技击胜敌,当时在开林中颇具影响。
1935年,马礼堂又发起组织“健康实验学社”和“技击实验学社”。上海、南京、武汉、山西、北平、东北和知名武术家纷纷响应,不远千时,奔赴济南,共商国术改革大计。参加学社者达数百人众,可谓盛极一时。由于他的武功扎实,精通多种拳术,功力超群,攻防能力强,所以有“坦克车”之美誉。
马礼堂晚年多致力于儒家气功“六字诀”之研究,经常应邀赴各地讲学,徒弟遍布大江南北。两年前,以90高龄而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