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04月20日 星期五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名人录>文人学者

刘天华即兴作“良宵”



  最近,喜得一盘录音磁带,是内地二胡演奏家王国潼独奏的刘天华10首二胡曲。听着悠扬的乐声,就无法不缅怀刘天华先生。

  刘天华是江苏江阴人,生于189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西方各种思想传入中国。当时有一种思潮,对中国固有的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态度,诸如中医、中国画、书法、京剧以及中国音乐等,都认为是落后的,不科学的,统统予以轻视、排斥。甚至有些人连二胡也瞧不起,认为是叫化子乐器,不能登大雅之堂。刘先生很不以为然,他认为二胡“在国乐史上可与琴、琵琶、三弦、笛的位置相等”。而且为了实现他“要把音乐普及到一般民众中去”的主张,刘先生选中了二胡作为工具。他把二胡比作窝头和草鞋,说:“今日的中国,或者窝窝头与草鞋的用处比大菜、皮鞋还要大些。”他通过拜民间艺人为师和刻苦自学,创造性地掌握了二胡的演奏技巧。他又把小提琴的某些演奏技巧移植到二胡上,运用得十分自然,以致使人觉得这些都是二胡固有的技巧。

刘天华

  1922年,刘先生到了北京,在北大、艺专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他把二胡列入课程之内,为二胡写教程、编练习曲,改变了过去“口传心授”的旧方法,培养出蒋风之、储师竹、陈振铎等一批二胡演奏家。同时还组织创办了“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了《音乐杂志》。

  1928年1月22日晚上,即旧历丁卯年的除夕之夜。笔者随几个同学到刘先生家去度节。刘先生身材魁梧,态度和蔼可亲。刘师母亲自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辞岁晚餐。饭后,我们尽情说笑聊天,心里感到十分温暖畅快。

  谈话间刘先生起身拿过二胡,先是坐着任意而拉。拉着拉着,忽然站起来,匆忙拿过纸笔,便飞快地记下所拉乐句。就这样,随想随拉,随记随改,大约半个小时,一支二胡独奏曲就写出来了。曲成之后,刘先生谦虚地让我们起个曲名。商酌结果,决定用《除夜小唱》作曲名。刘先生又拉一遍,是那么活泼、愉快。它表达了我们除夜聚会时的愉悦心情。“良宵”这个今天通常采用的标题,是后来刘先生为“除夜小唱”另起一个名字。

  没有想到,4年以后的1932年6月,刘先生到北京天桥收集锣鼓谱时,染上猩红热,不幸逝世,终年仅37岁。半个世纪过去了,他开创的这一学派的门生至今仍活跃在乐坛上,发展着二胡艺术,他创作的乐曲,至今仍在广泛流传,受到人们的喜爱。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