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0年12月20日 星期三

Media999 ad



中新专著>民俗篇>时令

消夏活凉棚



  朱彝尊《曝书亭集》中收了一组咏北京夏天生活用品的诗,如什么“冷布”、“竹帘“等等,全是五言律诗,写得十分有情趣,如“凉篷”一首诗道:

  平铺一面席,高出四边墙。

  雨似撑船听,风疑露顶凉。

  片阴停卓午,仄景入斜阳。

  忽忆临溪宅,松毛透屋香。

  “凉篷”就是“天棚”。最有趣的是起句,把天棚的特征一下全抓住了,非久居北京生活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的。不但诗人对“天棚”感性趣,形诸歌咏,连皇帝对之也感兴趣。道光帝旻宁的《养正书屋全集》中就收有两首咏“凉棚”的诗。一首中有句云:“消夏凉棚好,浑忘烈日烘……偶卷仍留露,凭高不碍风。”又一首有句云:“凌高神结构,平敬敝清虚,纳爽延高下,当炎任卷舒……”把天棚的特征也都说出来了。清代如圆明园、颐和园等苑囿中,虽然佳木阴森,但每年仍要传棚铺来搭天棚,当年不是还流传过“颐和园又搭天棚”的著名对联吗?

  昔日,在北京,天棚是极为普通的消暑措施,对于住家户来说,虽不能说家家必搭,但对于商店,各类机关,则一到夏天,是肯定要搭的。以西单北大街路东来说吧,由西单商扬开始,沿便道迤逦而南,直到单牌楼转角,“天福号”酱肘子铺门前,全是大天棚;下午西晒时,行人一点也晒不到太阳,真是妙极。

  北京当年有不少家棚铺,它们全靠夏天这一季生意,包搭、包拆、包工、包材料,杉篙、竹竿、芦席、麻绳全是棚铺的,按季一笔算钱。棚铺开发棚匠工钱,用户再开发酒钱。《天咫偶闻》中曾记“京师有三种手艺为外方所无”,其中第一种就是“搭棚匠”,他们所搭天棚,有三点绝招:一是平地立木,不论高低坎坷,扎成多少丈高的架子,四平八稳,极为结实,符合结构力学原理,柱子极少,大风绝对吹不倒;二是棚顶四周都高出屋檐四、五尺至一丈以上,不唯棚下通风好,十分凉爽,而且伏天雷雨时,狂风得以通过,不会吹倒天棚;三是天棚顶及四周斜檐,席子都可以舒卷,像纸糊的卷窗一样,随时可以用拴好的活络绳子拉开,卷起,顿时像开了几扇大窗户一样,豁亮起来。从这“大窗户”中望雨后的蓝天、白云,极为怡神。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