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颐和园的匠师们实在是胸中有经纶、有位名叫邱壑的艺术家,把中国园林设计中“借景”的法则,利用到极为美妙的程度。他们挖掘昆明湖西面深水带的泥,堆成西面的堤,在堤中间陆陆续续修了六座不同风格的桥,使堤与水面,桥与堤,又和背面的玉泉山,玉泉山的塔成为一条风景线,在人的感觉当中,好象西面的玉泉山就在园内,或者说就在堤的西面,穿过桥洞就到了,这就是“借景”的妙处。
从昆明湖往西望去,本来就是起伏的颜色深浅不同的燕山山脉的群山,包括西山和香山等等在内,但这些山和万寿山离得都很远,在气势上连不起来,而在万寿山和这群山中间恰巧有一座小小的玉泉山,山顶又有一座挺拔的宝塔,这样正好起一纽带作用,把万寿山和西山、香山等都连系在一起了,所以这个“借景”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只是一个点缀,而且是整个风景线的一个组成部分。万寿山之可贵,就在于它得天独厚,不但有西山秀色,可以作它的锦绣屏障,而且有秀丽的玉泉山,可以作它的朝夕情侣,这样就更成就了它的美了。
林琴南在《游颐和园记》的散文中,有一小段记从昆明湖东南向西眺望所见的景色:“登绣漪桥西望玉带桥,穹然高起,于湖西前后二桥,其上皆有亭,隐隐然均不能至,而西北望玉泉之山,微见楼殿数叠,出万树上。”昆明湖西面长堤、玉带桥、镜桥、石桥等等是很少人走到的,不论是在龙王庙岸上看,或者在昆明湖划船时在船上看,都有一种“隐隐然均不能至”的感觉,至于玉泉山,则更是有这种感觉了。
北京明、清时所修宫廷苑囿,不少是依照江南的风景名胜。昆明湖西部的设计,很显然是完全依照西湖苏堤、白堤的风景情调,如果划条小船,划到龙王庙西北一点水面上,向西望去,则很象在杭州西湖中,望清波门外昭庆寺门前到断桥的那一段堤痕,玉泉山正像初阳台,玉泉山的塔如同保俶塔,情趣十分近似。
主编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