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京味文学风靡一时。笔者偶和友人闲话,由北京语的儿化音,谈到目前个别文艺作品,以及电台的广播节目,在儿化音使用上多有不当,乃至失掉京味。其实,北京的儿化音自有其多年形成的特点,不能以一概全,随意滥用。以北京的地名而言,同是一个字,就有儿化和不儿化之差,如果忽略了这一点,不加以区分,就不足以显示出地道的京味来。特举数例,以证一斑。
“园”:和平门外琉璃厂附近的东南园、东北园、西南园、西北园等胡同,园字不儿化。而与这些胡同近在咫尺的大小沙土园、前后孙公园,以及稍南的梁家园等巷,园字可儿化。
“街”:前门大街、地安门大街、杨梅竹斜街、李铁拐斜街、樱桃斜街、白米斜街、一尺大街等,街字不儿化。南长街、北长街、煤市街、兴隆大街、宽街等,街字可儿化。有的人这样解释:大的通衢如某某大街等,街字不儿化。实则不然。即如上举的一尺大街,在东琉璃厂与杨梅竹斜街之间,虽名大街,实际等于过道,名曰一尺,其短可知。可见街名儿化与否,并不在于大小。
“寺”:白塔寺、护国寺、能仁寺、净土寺、圆恩寺、华嘉寺的寺字不儿化。舍饭寺、给孤寺的寺字则儿化。有人认为白塔寺、护国寺等庙宇宏伟,寺字不儿化以示尊崇。言似有理,但也不尽然。如上举的华嘉寺,在西城锦什坊街,规模很小,但寺字不儿化。
“庙”;帝王庙、马神庙、火神庙、药王庙的庙字不儿化宣武门外的三庙、五道庙,西单牌楼迤北的白庙、红庙胡同的庙字则儿化。
“房”:油房、糖房、报房、大小酱房等胡同的房字不儿化。东官房、石板房、饽饽房、妞妞房的房字则儿化。
“口”:阜成门内宫门口的口字不儿化。珠市口、菜市口、磁器口、蒜市口、山涧口的口字则儿化。
“巷”:东西交民巷、南北锣鼓巷的巷字不儿化。果子巷、陕西巷、南北柳巷、大门巷、方巾巷的巷字可儿化。
“沿”:西河沿、潘家河沿的沿字不儿化。南北河沿、南北沟沿的沿字则儿化。
“池”:金鱼池、莲花池的池字不儿化。豆腐池的池字则儿化。
“桥”:东大桥、高梁桥的桥字不儿化。太平桥的桥字则儿化。(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