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描写秦可卿夭殇后,贾珍不惜巨资,以两千两银子为贾蓉捐了个五品“龙禁尉”,使秦氏得封“宜人”,为的是在丧礼上风光些。可见当时对“死后哀荣”,是何等重视了。
民国以后,这种大出丧的场面正渐衰微。但1938年,一代京剧宗师,饮誉全国的名武生杨小楼在京病逝,其丧礼却殊为隆重,轰动京城。
出殡前一两日,政界要人,社会贤达和梨园界同仁,早已于殡葬所经之处的马路两侧,高搭席棚,以备路祭。此状与《红楼梦》中北静王路祭秦可卿时的情景相若。路祭棚较一般席棚为高,棚顶耸起云头图案的棚脊,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大殡经过的,棚中摆出供桌,上列得花醒酒以祭奠死者,并向遗属致以慰问。
出殡之日,一般市民为了看热闹,很早就(亻+宁)立街头闹市。其中有钱人家早在马路边的茶点社或饭庄的楼上临窗处订好座位,届时好居高临下,边吃边看,将此盛大规模的丧礼场面尽收眼底。仅以西单为例,当时的“宾来香”,“王强豆乳社”都早已座无虚席了。
大殡为全套崭新的执事,金瓜鉞斧,“回避”、“肃静”的虎头牌,以及香炉,雪柳,引魂幡皆系簇新之物。64杠高抬笼着用金线绣满“百寿图”花样的棺罩灵柩,鼓乐喧天,满街缟素,风光极矣!灵柩后紧随孝子孝孙及梨园子弟。有的执绋,有的棒香,浩浩荡荡,好不威仪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日抛撒纸钱的是鼎鼎大名的“一撮毛”。此人脸上有痣,痣上生一撮毛。他的绝招儿是能将四五十张一叠的纸钱直线般抛撒五、六米高,中间绝无旁斜逸出,直达顶端后,便如伞盖般向四面八方飘落而下,有如天女散花。
据说用这种纸钱擦拭面部或身上疥癣之处,能很快痊愈。此说虽属无稽,但观者抢接纸钱的场面无意间为丧礼作了配合,蔚为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