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古都北京旅游的人,几乎都要到明清两代的故宫一游,而故宫中最具有吸引力的莫过于太和殿了。
太和殿不愧为世界建筑史上光芒四射的杰作,它金壁辉煌,殿宇庄严,也的确当得起人们对它的景仰与向往。那恢宏的气势与伟大的建筑结构,显示了帝王的尊严与建造者的聪明才智。
太和殿也称为金銮殿,是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建造的皇宫中的主体建筑。原名奉天殿,后改名皇极殿,到清代顺治年间,才改称太和殿。它曾多次遭到火灾,多次修缮,现在人们游览时见到的是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建造的,也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太和殿庄严巍峨,殿基高度就有六、七米,四周围以三重汉白玉雕栏。太和殿本身高达三十多米。殿宇开阔高大,共有七十二根巨柱。殿中有金漆雕龙宝座,皇帝登极之时,就坐在那个座位上。历史上多少人为了登上宝座,或驰骋疆场,杀人盈野;或勾心斗角,用尽机巧权术。可是,到头来,“多少前朝兴废事,尽付渔樵闲话!”
康熙朝正是清代全盛时期,所以曾两次重修太和殿。当时主持此项巨大工程的是顺天府的一位木匠,名叫梁九。他从明末到清初,一直在紫禁城里任工匠。在没有现代设计工具条件下,全部太和殿的外形设计,内部结构,梁枋椽柱,斗拱飞檐多达万件,全凭梁九悉心筹划。他最常用的办法是制造模型小样,先用木条制出小型木殿。据王士桢《居易录》记载:“以寸准尺,以尺准丈,不逾数尺许,而四阿重室,规模悉具。”这种绝技,在当时是罕见的。
梁九这种技艺,是学自著名工匠冯巧,冯也是长期主持宫廷建筑的修缮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但是,他却不肯把技艺传人。尽管梁九在其门下学徒,而且虚心好学,但是,多少年来仍未得窥门径,不得其传。梁九并无怨言,而且工作更加勤谨,学艺更加恭顺用心,终于感动了冯巧。《居易录》又载:“一日,梁九独侍,冯巧顾曰:子可教矣!于是,尽传其奥。巧死,九遂隶籍冬宫,代执营造之事。一技之必有师承,不妄授受如此。”
太和殿是明清两代举行大典的场所。至于大典的盛况,只有在《垂帘听政》这样的影片中去开开眼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