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二人结下了生死不渝的深厚友谊。齐氏激动之余,精心绘制了一幅山水画送给徐悲鸿,并在画上题诗:“少年为写山水照,自娱岂欲世人称。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
傅抱石原名傅瑞麟,出生于江西南昌市一个穷苦人家里。约17岁时,曾将石涛所著《苦瓜和尚画语录》中的一些精辟章句,作为座右铭抄录张贴。下面题款“抱石斋主人”,这便是傅抱石名字的由来。一次,年轻的傅抱石带着一卷画,去请客居南昌的徐悲鸿指点。悲鸿看了极为赏识,后资助他去日本留学深造。待学成归来,又推荐他到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徐悲鸿慧眼识“二石”,无愧为画苑伯乐。
悲鸿一生做了不少好事,而本人却一直身世坎坷,道路不平。有人说他性情过于拗直,他却谨遵“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一信条。他曾为犹太富翁哈同画像,后感到富翁们并不尊重他的艺术,而只是开心消遣,舞弄风雅而已。便不计优厚待遇,当即辞别了。
20年代,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期间,曾受一外国留学生歧视,被辱骂为“天生的亡国奴”,“永远成不了材”,他勇敢地接受了挑战,用“一杯水,一块面包”的艰苦生活和顽强刻苦的钻研精神屡获优异成绩。他的油画“远闻”、“萧声”、“琴课”等展出后,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他用实际行动向那个狂傲的洋学生证明了“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