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敲锅助威的中国“村BA”,比NBA历史还久!
这个盛夏,出奇炎热。
贵州台盘村,距离省会贵阳200余公里。即使顶着酷暑,仍有很多人聚在一起,因为篮球——他们的心中所爱。
夜幕降临,村民拿着板凳前往球场,各色小吃、酒水摊位林立在道路两旁。灯光汇聚在红绿配色作底的篮球场上,呐喊声划破夜空的寂静,一场乡村篮球赛成为亿万网友口口相传的“村BA”。
虽然看过比赛直播,但接受当地村民的视频通话邀请后,笔者仍被震惊到了。
镜头前,一个约摸五六岁的小男孩挥舞着荧光气球助威;在他的身旁,几个少年蹲坐在看台上聚精会神地望向球场;大家不时议论着场上局势……
一时间,不禁感慨当地篮球的纯粹。事实上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很多村子的篮球赛,都是这般模样。
“吃新节”,打篮球
比赛奖品黄牛和香猪受到热议、被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点赞、座无虚席的火爆场面……过去的这段时间,台盘村篮球赛成为无数网友的谈资。
殊不知,“村BA”是无数代人传承的结果。
“据县里日志记载,台盘村举办篮球赛的历史要追溯到1940年。”台盘村党支部书记张寿双道出了村子与篮球的缘分。
而据村里90多岁的老人讲,他们小的时候就有球赛。仔细算来,“村BA”比大洋彼岸的NBA联赛历史还要悠久。
在台盘村,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开始,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吃新节”,持续2周左右时间,有祈祷丰收的美好寓意,十里八村的乡民相聚于此。“在我记事以来,每一年‘吃新节’的氛围都很火热。” 张寿双这样说道。
而篮球运动或许是其中最受年轻人欢迎的项目。
26岁的王再贵,皮肤黝黑,看上去很是成熟。当地人都亲切称他为:气氛组组长。
平日在县城上班的他,从2016年开始在台盘村担任解说。“吃新节”比赛期间,王再贵下班就开车直奔台盘球场,累了便在车上休息。
用他的话来说,解说也是篮球文化的一种,采用当地语言,调动观众看球氛围。
“看球时,我会带领大家一起发出‘wu’的声音。这是我们本地篮球独特的加油方式,球员听到更加兴奋,观众会喊得更卖力。”王再贵这样介绍道。
当被问及今年爆火的原因,不少当地人也道不出一二。因为在他们看来,那里的篮球氛围一直如此。
随着热度持续攀升,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东南州半决赛也来到台盘村,场边架起了数不清的摄像机,“村BA”的赞誉就此叫响。
带着锅碗瓢盆助威
在黔东南地区,在台盘村,比天气更热的,是当地人对篮球的热情。
“吃新节”来临时,数以万计的村民将篮球场围在中央,由高至低顺势而下的观众看台总会座无虚席,给予人一种发自心底的震撼。
“原来篮球框、篮球架都是简易的,场地是泥巴的,现在的球场是2016年才修建完成。”谈起球场建设,张寿双记忆犹新。依地势而建的观众看台,于2018年进行翻新后增加了容纳观众的数量,“现在大概能容纳1万多人” 张寿双说道。
至于观众们看比赛时会有多热情,张寿双举了生动的例子,“很多人会提前带板凳来占座。比赛开始后,你一离开位置,甚至一转身,可能座位就没有了。”他笑着介绍道。
年过九旬的老人来现场看比赛;湖南的观众开车过来看球赛;站在斜坡上的球迷,把鞋脱下来套在手上,用半跪的姿势紧盯球场……在“吃新节”时的台盘村,这样的场景很是常见。
来自台盘乡棉花村的村民文武对此也颇有感触,“哪里有比赛就去哪里看”的他同样见证了今年“村BA”的盛况。
用他的话来说,“吃新节”举办篮球赛时,村民登梯子看比赛是很正常的事情。“助威时有人直接拿着锅碗瓢盆过来,也有举横幅和牌子去加油的。”每当进球出现,场边便会响起铁器撞击的声响。
中场休息时,当地的苗家阿哥阿妹会唱苗歌、跳苗舞,观众投篮命中便能将当地猪腿、猫坡西瓜等奖品抱回家。
而被大家津津乐道的黄平黄牛、榕江香羊等“大奖”是村民、农户自发捐助的,“以前这些东西是藏在深闺里的,如今通过篮球赛让大家认识。”王再贵说道。
在现场,很多人因来晚了只能用手机观看比赛。可即使这样,他们仍不愿回去,搬凳子坐在人群后边,听着现场的呐喊声看比赛直播。
这,便是“村BA”火爆程度的缩影。
“看了三天三夜”
在不少当地人口中,“天亮文化”十分出名,顾名思义,即比赛会一直打到天亮。
今年的“吃新节”篮球赛,有176支篮球队参与其中,比赛场次的增多让赛程更加密集。
“我几乎看了三天三夜。白天回家睡一会,又跑过去看比赛。”回想起今年“吃新节”看比赛时的场景,文武依旧有些激动。
在接受采访时,文武恰好在球场边看比赛。他介绍道,台盘乡不同的村有各自的传统节日,在“吃新节”之外,也有“七月半”“走亲节”等。
据张寿双介绍,如果球队数量多或是有争夺冠亚军的比赛时,篮球赛会持续很长时间。“耗时最久的一次,从第一天早上打到了第二天凌晨。”他这样回忆道。
而在平日里,台盘乡的各个篮球场虽没有大型比赛,却依旧热闹。
“村民白天务农,晚上吃完饭后就会来到球场。” 张寿双这样介绍着不少台盘村村民的日常生活。
作为棉花村村民的文武,平日里是球场上的常客。“哪个队输了会买水请大家喝”他笑着表示,球场上从来不会少人。
回家的年轻人
每年“吃新节”时,会有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因篮球而请十多天假回到家乡。“他们从外面请假回到家乡来,自发组织赛事。” 张寿双对此印象深刻。
廖兴平便是众多年轻人中的一员。在当地地方院校六盘水师范学院毕业后,廖兴平延续了他本科学习的体育教育专业, 开始教小学生打篮球。
回到家乡遇到“吃新节”,他便多了一个身份,裁判。
“我是在大学时考的篮球裁判证,平时在凯里上班,有时间就会过去吹罚比赛。”在他看来,村里篮球赛气氛火爆,身体对抗性较强,堪比CBA季后赛强度。
作为裁判的他也十分享受在这种氛围中执裁,“小组赛时,最多会连吹三场比赛。”
当地火热的篮球文化对廖兴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热爱篮球的他渴望在未来提高执裁水平,去吹罚专业化程度更高的赛事。
“台盘的篮球文化就是以接力棒的形式来传承,我们作为年轻的一代更应该来接好这一棒。”
“村BA”的“破圈”背后,是乡村篮球的振兴。谈及日后规划,张寿双和廖兴平都提到了这句话:让球迷看到比赛一年比一年好。
当乡村与篮球碰撞出火花,在那里,有众人对篮球的挚爱,有梦想与现实的交融,是很多中国篮球人目光里的远方。
夜幕降临,村民们再次汇聚在“网红”篮球场上,等待着第一个进球的到来。
而中国篮球,也在等待着更多“现象级”乡村篮球赛的出现。
作者:刘星晨
体育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18日 12:43:13
- 2025年01月18日 10:20:06
- 2025年01月17日 14:35:21
- 2025年01月16日 16:07:44
- 2025年01月15日 15:10:49
- 2025年01月15日 10:51:07
- 2025年01月14日 21:06:47
- 2025年01月14日 20:53:06
- 2025年01月14日 20:52:38
- 2025年01月14日 14: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