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营反马英九共提三诉求 “火大”重拾街头路线?
1月13日下午2时,民进党发动的“火大”游行开始在台北市政府广场集合,这是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上任后发起的第一场群众运动。
直到游行开始前一天的1月12日,苏贞昌还密集走访苗栗、云林以及台中等地,呼吁台湾民众走上街头,大声向马当局呛声。民进党前主席蔡英文也在同日发表文章表明“火大”、“呛马”立场。
“火大列车”全岛造势
按照民进党设计的游行路线,沿途设置3个“集气站”。第一站有十组“火大汽油桶”模型,参加者敲击汽油桶表示愤怒;在第二个“集气站”,参加者可把“民怨纸”扔进“怒气碗”;第三站是搭建舞台让民众上台喊出自己的“火大30秒”。
下午4时,游行队伍抵达凯达格兰大道,开始“火大”游行晚会。民进党各天王大佬轮番登场。苏贞昌登台演说时,声嘶力竭地抨击马英九施政无能,极力催化群众热情,让人恍若置身选战倒数阶段。
为了积蓄游行能量,民进党近月来在台湾全岛举办10场“火大列车”造势活动,“火大列车”开进桃园、台中等地,几乎所有造势活动苏贞昌以及民进党大佬都悉数到场,还开了誓师会。
岛内舆论则对这场游行提出许多质疑,《联合报》社论称,“空有火大,不见主张”。民进党智库地方自治小组召集人苏焕智日前也直言,面对马当局的施政,民进党不仅提不出具体对策,连昔日坚持的主张也变得模糊,整个党愈来愈不了解民间真正心声。他说,提出政策主张远比搞火大游行重要,否则活动结束后只是耗费能量……
岛内作家黎建南13日发文说,目前岛内一些民生问题的形成,民进党难道没有责任?不拿出对策,只想趁火打劫,没有主张,只有选举算计,岂不也令人火大?
“火大”游行没点起大火
民进党此次发动的“火大呛马”大游行,主要有3个诉求,即撤换“内阁”、反媒体并购和召开“国是会议”。这些诉求,即便在绿营内部,意见也不很统一。据台“中央社”报道,苏贞昌游行前曾向马英九提出不上街的条件,而“台湾社”等团体却发表声明称,游行绝非简单地情绪发泄,更不应作为政治谈判筹码。
台大政治学系副教授左正东分析指出,民进党游行提出的3项诉求不乏矛盾之处,像撤换“内阁”是为救短期经济不振,需要为市场注入更多的财政活水,而召开“国是会议”则是为解决长期财政危机,要求政府减少财政支出,二者很难不冲突。他认为,“此次的火大行动,看不到火花”。
去年12月14日启动的“火大列车”,巡回岛内各县市也没有燃起太大火花,基层民众的反应并不如预期。桃园、台中等地,演讲会的场子无法炒热。一位基层绿营支持者直言,这些话只是一时喊爽,却没有实质的效益。
与此同时,就在民进党动员、筹办“火大”游行的同时,台湾政经氛围其实已出现微妙变化。《中国时报》称,民进党诉求换“内阁”,但现“内阁”的施政满意度已经悄悄升了近一成。
国民党方面见招拆招,蓝营拟定两项应对原则是,不助长声势,也不为游行添柴加火。国民党内部分析认为,对民进党“火大”游行如果强硬回应,反而帮他们造势,因此战略上不让民进党挑起对立。
“牛肉”比“出气筒”更重要
自2008年以来,民进党至少主办过5次大规模游行活动,每次游行至少都安排两条以上路线同时进行,最后再集结会师以壮大声势。而此次“火大呛马”大游行却只有一路人马。据分析,仅安排一支队伍是为了集中力量,以免人数不足。
一名参与动员的民进党人坦承,这是一场不得不投入的游行,但相较于4年前那种“担忧被中国吃掉”的焦虑感,这次群众少了热情,说是10万人参加,估计参加者也就是5万人,“这样的人数摆在凯道仍甚为可观,但也仅止于此”。
对苏贞昌而言,这场街头运动,绝不只是宣泄支持者情绪,而是一场输不起的重大战役。尽管马英九民意支持度探底,但台湾民众对民进党的信任度并没有增加。面对党内的竞争对手环伺,苏贞昌选择放手一搏。效果如何,岛内舆论多数打个问号。《中国时报》评述说,民进党若无法在劳保等重大政策上,提出足以让一般民众认同的具体主张,再激烈的街头运动也不能真正回应社会期待;苏贞昌的火大,也只能在绿营内部燃烧,无法让其余民众感到温暖。“如何提供另一项相对可信赖的解决方案,远比提供火大的出气筒还重要”。(记者 李炜娜 吴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