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高校2400余专业过多过细 考生选志愿看花眼

2006年06月15日 09:57

国内高校专业设置过多过细,2400余种专业让考生填志愿时往往挑花了眼。  中新社发 慎重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6月15日电 综合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及《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消息,紧张的高考结束了,考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接踵而来。粗略统计,目前国内高校有260多种专业目录和2400多个专业。专家对此提醒考生:当前中国高校专业设置过多过细,考生不仅要考虑个人兴趣、专业前景,更重要的是,要警惕高校专业设置的虚假泡沫。

  昔日热门专业今朝冷的发凉

  四年前,许多学生考上热门专业而欣喜,四年后,这些“热门”专业由于供求失衡,毕业生找工作难。

  今年5月30日开始,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考试频道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共有4680人参加)表明,高校里的热门专业遭遇滞销尴尬,前几年还热得烫手的法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等专业,这次却分别以35.6%、31.7%和21.1%的得票率排在“滞销榜”的3~5位,中文专业(41.5%)、国际政治专业(38.7%)分别占据了前两位。

  在新浪网考试频道同时进行的一项题为“2006年高考,你准备报考什么专业”的调查(31208人参与)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工学(24.0%)、经济学(23.4%)和管理学(21.8%),法学以12.0%的获选率排在第六位。这些在“滞销榜”中位居前列的专业,在高考考生心目中,依然是不变的追逐对象。

  专业多热门挤

  翻开如今的高考指南你会发现,原本一个管理学本科专业,被细分为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项目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还有许多新专业。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说,目前高校就专业结构而言,热门专业过于密集,特色专业、应对就业市场需求专业不够协调。去年山东对高职部分热门专业设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仅计算机专业就被划分的五花八门:计算机应用技术62个,计算机网络技术44个,软件技术30个,计算机信息管理22个,相加有158个。

  主因:一切为了多招生

  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新专业猛增。高校争上新专业基本上分几种类型:

  一是生源捞取型。学校尤其喜欢投资少、见效快、找几个老师就可以开设的“软”专业,而对工程技术等需要上设备、上仪器、投入比较大的“硬”专业一般不“感冒”。二是分散就业压力型。学生集中在几个专业,会人为造成就业压力,所以部分学校将专业设置化整为零,目的是自我减压。三是历史依赖型。主要以原有专业为基础,设置一些相关的边缘专业。四是市场导向型。市场上什么专业热,就上什么专业。

  业内人士分析:“计算机专业前几年很热,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这个专业。由于课程设置共性强,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多样性要求,学生到单位后适应期较长。”

  “学校的最终目的是多招生,因为连续几年扩招,学校硬件投入较大,很多学校负债严重,从一定程度上说,招生人数就是学校的生命线。”一位高校管理者评论说,“学校发展也要讲究经济规模,一般来说高职院校要达到8000人——1万人的规模,本科学院要达到2万人的规模,综合性大学要达到3万人的规模,才能维持投入产出平衡。”

  专家:建议宽口径招生

  兰州市考生家长赵新兵在孩子估完分后,开始为填报志愿而到处咨询。他说:“志愿填得好坏与考试成绩同样重要。但现在传统的热门专业就业形势未必好,新出现的一些专业又叫人拿不准。”

  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曾宪文认为,本科阶段应该将重点放在通识教育上,专业学习面太窄,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较为现实的办法是实行宽口径招生,按院系或学科大类而非专业进行招生。新生入学后前两年上基础课,大二时可根据学院提供的专业选修课程进行选修,第三年可按自己的兴趣特长确定专业方向。这样,既使学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过早选择专业而造成盲目性。

  延伸阅读:高校专业设置谁做主

  高校专业调整,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社会、市场对于热门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然而,专业调整到底以何为标准?政府在专业调整中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在专业设置中,应该如何平衡市场、高校、政府的关系?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教育部已取消了《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目录》范围内专业的审批规定,改为备案制,还在部分大学试行了专业自主权试点。但政府还保留对“目录”外专业与控制性专业的审批权。自主设置专业权并没有切实落到高校手中。

  专家认为,专业设置的权力应下放给学校,这是法律赋予高校的权力。政府包办专业,只能导致政府的教育负担越来越重,妨碍了学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完全放开,确实需要一段过程。政府要做的工作,一是制定办学规范,并依据规范指导和监督高校的办学情况;二是发布社会需求信息,尤其应该充分利用教育中介调查、预测各类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给高校,促进用人单位与高校、学生的沟通。

  目前新增的专业,有很大一部分是往年的热门专业或急需专业。撤销专业,高校给出的理由也与就业情况不理想有关。这说明高校设置专业越来越重视社会需求,但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以就业率定专业生死的倾向,有的地方明确提出就业率低的专业要停办。

  专家认为,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给大学教育提出了3个问题。其一,就业率能不能准确反映社会需求。比如,目前矿业专业的学生就业难,是否能反映我们不需要矿业人才?高校逐年降低矿业人才的招生和培养;矿业专业学生减少,煤炭工业发展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专家不无忧虑,一旦煤矿行业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真正懂煤炭资源利用和安全生产的人才要在哪里培养?

  其二,高校能否片面根据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现在,大学教育在就业的考量下,“术”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专业设置偏向技能型而非基础理论教育似乎也理所当然。但如果所有专业都变成了行业对口培训,培养的就不是人才,顶多只是高级匠人。

  其三,学校不断根据市场调整专业,调整自己的办学方向,市场是否买账?有的学校明明以理工科为特色,看见艺考越来越热,就非要发展艺术类专业。这种做法,不但新增的专业没有前途,而且自身传统也会消失殆尽。(张晓晶 宋常青、叶薇、邢佰英)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