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上合组织的演进:当代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外交实践

2006年06月14日 13:53

  “上海五国”机制到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过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

  5月3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次议长会晤在莫斯科举行,各国议长共同签署了《联合声明》。上海合作组织机制建设走出重要一步。加强议会合作,协调各国立法机构的有关活动,将为上海合作组织各领域的合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也是我国第一个和目前惟一一个以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2006年,既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5周年,也是它的前身“上海五国”机制形成10周年。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重要的地区性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1989年5月,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6个月之后,中俄两国的军事专家和外交官,从1989年11月开始,就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问题举行谈判。苏联解体后,原先中苏双方一对一的边界谈判转为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五国两方谈判。在经历了7年22轮谈判后,两方在1996年就《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达成一致。1996年4月26日,中俄哈吉塔5个国家的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并签署《中国同俄哈吉塔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从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其重要意义是,五国元首会晤机制将中国为一方、独联体四国为另一方的“双边关系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形成了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这一新型国家关系”,使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步入健康有序的轨道”。此后,五国领导人从建立边境地区军事互信入手,经过不懈努力,把相互合作逐步扩大到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等广泛领域。

  1997年4月24日~25日,五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签署《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为后来中国与四国在双边基础上解决边界问题奠定了基础。这个协定是亚太地区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间的裁军文件,它对维护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冷战思维的安全模式。而后又经过1998年、1999年和2000年的三次峰会,五国间的合作进一步扩展至政治、外交、文化、经贸等各个领域,“上海五国”会晤机制逐步发展为一种多边合作体制。

  在这期间,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也经历了深刻调整。突出表现在中亚地区内部和周边地区出现了新的安全形势与合作需要,要求“上海五国”进一步扩展彼此间合作的内容,使该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是1996年以后阿富汗内战局势急剧变化,加重了有关国家对中亚安全与稳定问题的担忧。1996年9月,塔利班武装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并占领了位于北部的首都喀布尔,继续北上夺取对整个阿富汗领土的控制权的势头迅猛。其次,中亚地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活动有增无减,并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合作打击三股势力刻不容缓。此外,1997年以后美国和北约势力正式进入中亚地区,使得中亚安全形势更趋复杂化。1997年3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伯杰表示,“高加索和中亚在美国对外战略中应该是被特别关注的地区”。当年9月15日,美国领导的北约首次与中亚国家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举行了以“中亚维和营”为形式的军事演习。美国出动了8架空军运输机和第82空降师的600名官兵参加演习,并在1998年和1999年又连续进行了多次演习。但事实表明,美国势力介入中亚问题并没有对地区不稳定因素起到抑制作用。

  [1]  [2]  [3]  [下一页]

更多瞭望周刊新闻
 
编辑:邱观史】
  相关专题: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