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无论是围堵“台独”还是争取和平统一,都需要大陆当局出台一个高屋建瓴的战略思路,其中包括设定上限和下限、采用法理和政策,以及辅以强硬和怀柔兼而有之的战略
最近,两岸关系中接连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春节包机顺利起飞;二是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纪念“江八点”十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三是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和秘书长李亚飞代表汪道涵飞赴台湾,参加辜振甫先生的公祭仪式。
三件大事各有其玄妙之处:首先,春节包机虽是个案,但实际上已具备直航元素,而且生发出一种“民间出面,官方首肯”的新模式,亦即两岸民间互动在一些非原则性、非战略性的事务性议题上,采取一定程度的战略模糊;其次,贾庆林的讲话系统阐述了大陆最新对台政策思路,其中不乏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战略思维;至于孙亚夫和李亚飞赴台,则更是具有微妙色彩,因为两人同时兼有国台办的高级职务,从而使得这次台湾之行虽不具有官方色彩,但却留下了想像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贾庆林讲话调整对台政策
当然,三件大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还是贾庆林的讲话。这篇讲话透露了不少新意,其中主要是:改变了以往不与民进党谈判的策略,而改为只要民进党承认“一中”,两岸谈判即可启动;而且对陈水扁可既往不咎。这可以被视为是北京当局对台政策的最新表述,也是北京一段时间来内部调整对台政策的结果。
同时,贾庆林的讲话也提出,大陆将加强维护台湾同胞利益的工作,以两岸春节包机为起点,从两岸同胞骨肉情义出发,努力解决所有涉及台湾同胞切身利益的事情。大陆国台办副主任王在希在随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亦即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那么大陆就可以考虑给予台湾以与其身份相符的国际地位和空间。
如果将最近一段时间北京制订“反分裂国家法”的努力与贾庆林此次的讲话放在一起看,便不难看出,前者意味着北京将以法理形式设定反对“台独”的下限,亦即以法理底线的形式展开围堵“台独”的努力,而后者则是在争取台湾民心方面,以政策形式出台的针对上限的努力。换言之,对反分裂国家法而言,只要台湾当局不逾越红线,两岸便可相安无事;但这部法律本身无法解决祖国和平统一中的许多实际问题,甚至无法解决一旦台湾当局利用非法律和“立法院”外等形式追求“去中国化”和渐进式“独立”的阴谋。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围堵“台独”还是争取和平统一,都需要大陆当局出台一个高屋建瓴的战略思路,其中包括设定上限和下限、采用法理和政策,以及辅以强硬和怀柔兼而有之的战略。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分裂国家法”和贾庆林的讲话,是北京实现和平统一战略的两面一体,其中包括围堵“台独”和争取台湾民心两个方面。
三件大事:时间巧合,逻辑必然
上述三件大事,从发生的时间点上都不是预先设定的,但是如何操作却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也有着更为宏观的战略背景。具体来说就是时间上的偶然性和逻辑上的必然性。这些逻辑背景实际上涉及到中美关系以及台湾和北京内部发生的微妙变化。
首先关于中美关系,中美联手遏制“台独”,是去年中国外交的一大成功,其背景是陈水扁的“台独”步伐走得太快,以致引起美国担忧。其次在台湾内部,“台独”的步伐也已引起内部反弹,其重要标志就是去年12月的“立委”选举,泛蓝过半,陈水扁被迫辞去民进党主席职务,随后岛内产生了一系列要求陈水扁放弃“台独”纲领的压力。最后在北京方面,其对台政策由于刚有余而柔不足,从而引发了内部的评估和反思。
两岸微妙互动的前提和走向
由于上述背景,无论是北京、台湾还是美国,最近似乎都有意缓和两岸局势。虽然“一中”前提尚未在两岸之间确立,但这并不影响双方在一些民间事务性问题上的微妙互动。因此,如果说贾庆林讲话是北京对台思路的宏观表述,其中蕴藏着北京的柔性对台思维,那么春节包机和“双亚”赴台,则正好是实施这一柔性思维的理想个案,从而也生发出两岸微妙互动的新模式。
当然,这一模式能否成功,尚需两个重要前提:一是北京需要胆识,二是台湾不能挑衅。举例来说,若春节包机起飞后,陈水扁忽然公开表示这是国际航线,那便是毫无诚意的公开挑衅。
至于未来走向,似乎可以看出三个趋势:第一、“一中”原则仍是北京对台在原则性问题上的基本前提;第二、“一中”原则同时不影响双方民间的互动,一些非原则的、事务性的互动,如此次的春节包机和辜振甫公祭仪式;第三、两岸官员不排除借助合适的契机和时间点,进行某种程度的非官方接触,由此生发出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微妙模式。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邱震海(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