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九日电 题:观看火炬传递实践书法接力
——行为艺术家刘宪龙集“龙”迎奥运
中新社记者 王欢
一位普通的中国人刘宪龙计划用八年时间,在长达两千零八米的红色布联上汇集百万华人写的“龙”字和签名,以自己拍摄的有关奥运的照片当作“龙鳞”拼成两千零八米长的“巨龙”图,到二00八年北京召开奥运会时展示“二龙戏珠”并捐献给北京奥组委。
可以说哪里有与奥运会、特别是与北京奥运会有关的活动,哪里就能看到刘宪龙的身影。今天,在雅典奥运火炬北京传递的第一个休息点——故宫北门,这位头戴印有北京奥运会会徽帽子、手持相机、身背红布的“行为艺术家”又出现了。
“圣火在全世界的传递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宣扬,而我的‘书法接力’是对中国文化的宏杨,也是人文奥运的一种体现。”谈起自己的最初创意,爱好书法和摄影的刘宪龙十分兴奋,“北京主办奥运会对全世界华人来说是一件盛事。我希望以收集签字和照片的立体方式找到体育与文化的一个契合点,通过奥运会这个最佳载体展示出来,表达全球华人对北京奥运会的支持和期盼。”
从二00一年七月十三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天起,四十三岁的刘宪龙就踏上了漫漫征程,至今已走过中国八个省市,收集签名三万多个、图片五千多张。未来四年,刘宪龙的计划是走遍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所在地,走到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区,尽自己的能力走到具有代表性的海外华人聚集地。他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所以我选择‘龙’字。而我的行走方式也将模拟舞龙的运动,或坐飞机飞过天空,或乘轮船游渡江海,或坐火车蜿蜒山川……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尽可能用到,以此塑造各种腾飞形象,把中国的汉字写遍世界。”
听了刘宪龙的故事,不少观看奥运火炬传递的游人纷纷要求在他随身携带的布联上留下自己的笔迹,并与他合影留念。
在刘宪龙看来,艺术倡导的是真善美,不管是行为艺术还是其他艺术。因此,三年来他都是以自助行的方式、边打工边行进,卖过菜、当过群众演员、干过建筑工人……有时为节省开支他不得不克制自己按下快门的欲望,但刘宪龙没有接受过一分钱的捐赠。“我做的是一项迎奥运的公益宣传,最终的目的就是以‘人文奥运’的精神弘扬民族的文化艺术,激发广大华人参与奥运、祝愿奥运、奉献奥运的热情。人们的积极参与就是对我的最大激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