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4日电 最新一期的《瞭望》周刊载文,称在伊拉克战争的强力撬动下,中东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政治维新被提上议事日程,经济改革开始迈开大步。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一年来中东处在发展变化之中,烽火狼烟似被暖风细雨代替。维护稳定、务实外交、发展经济、改良社会,是中东国家普遍实行的大政策略。
伊拉克形势波诡云谲
文章回顾说,去年3月,美英等发动对伊战争,迅速推翻萨达姆政权,开始了政治经济重建。伊临时管理委员会成立,实现了在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人、土库曼人等之间的权利重新分配。伊国内多数民众希望稳定,回归正常生活。按美的设计,伊政治进程的长远目标是制定宪法和2005年底举行大选。
伊拉克眼前的政权过渡并不顺利,面临巨大挑战。伊政治重建并非美一厢情愿。伊国内政治势力纷杂,有些愿与联军合作,瞄准未来政权中拥有更大发言权。有些则与联军对立,意在破坏政治进程。
从安全形势看,伊位克已变成新的恐怖活动发源地,这在战前并不存在。一年来,驻伊联军不断遭袭,当前袭击目标从联军扩大到与联军合作的伊拉克人。伊境内各种抵抗力量已逐渐熟练,主要目的就是破坏政权顺利交接。
文章指出,伊安全形势存在诸多风险。首先,美军大规模、全方位地转移治安责任,而伊治安力量明显不足。其次,由于抵抗组织瞄准伊政府官员,机构和安全人员,治安任务难度增加。再者,伊依然存在极端势力滋生的土壤。
受美压制国家处境困难
文章称,伊战争显示了美超强军事实力和用枪杆子颠覆别国政权的政策,利比亚、叙利亚和伊朗对此感到巨大压力,采取了不同应对措施。同时,美国对这些国家的政策也有差异,根据需要选择使用“胡萝卜”和“大棒”。
利比亚率先屈从妥协。今年初卡扎菲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洛克比空难”问题上与西方和解。
伊朗也想打破与美国关系的坚冰。去年年底,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附加议定书,同意提供所有核计划的清单,停止提炼浓缩铀的活动。但美并不买伊朗的账,打算将伊核问题提交安理会。此外,美军在伊拉克换了江山而兵临伊朗后院;伊朗在压力之下还在考虑拖一拖再决定是否全盘求和。
叙利亚在萨达姆倒台后处境孤单、压力增加,且国内经济发展凋敝,人心不稳,使巴沙尔总统如坐针毡。但叙利亚不愿仿效“利比亚模式”。美国则不断加码对叙利亚的压力,还称叙与萨达姆政权沆瀣一气;美国会还通过《叙利亚责任法》,授权布什政府采取制裁措施迫使叙利亚履行反恐义务。
逐步推进政治经济改革
文章指出,伊拉克战后,美国出台了中东民主化新战略,指望通过培养地区“精英”阶层、提供经济援助、敦促教育社会改革等措施,来消除中东恐怖主义的根基,这给地区国带来不小的压力。另一方面,中东国家被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大潮愈冲愈远,人民生活水平落后,不满情绪有所上升。一些国家已意识到形势逼人,尤其是受过西方教育、具有改革意识的领导人即位后,也在考虑除旧布新,施行改革。中东国家正不同程度地推进政治改革。但这种改革只是打开了一条门缝,象征意义多,实质内容少,统治者担心改革把自己该下了台。
中东国家和一些美国人指出,美国过快、过度地推进中东民主,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不但超出地区国家的承受力,还会祸及自身。不过,美国人对在中东推行民主困难应该心知肚明。提出中东民主化主要是迎合国内政治需要和美国长远战略,但眼下还得维护现实利益。美国在反恐和伊拉克问题上,还需要中东国家的合作与支持。所以,美国中东民主化战略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文章称,与政治维新相比,中东国家的经济改革步子迈得较大,最突出的是利比亚。利比亚在上世纪90年代就启动经济改革,后因洛克比事件招致联合国和美国制裁而中辍。去年底利比亚宣布放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后,走上与美国和西方关系和解之路,卸掉了包袱,得以重启经济改革。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讲话表示要推进全面经济改革。(陈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