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3月15日 星期一
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精品商城 | 短 信 |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 经 资 讯 | 广 告 服 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以人为本塑造理性外交风格

2004年03月15日 16:18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内政、外交原属一体。外交应为内政的延续,内政可为外交提供说服和威慑的力量。因此,既然“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本届政府的一个指导原则,则外交部长李肇星在3月6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将它称为外交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也是顺理成章的。

  问题在于如何将这一原则体现于外交活动。最直观的表现是,外交部也开始积极地为普通民众服务。

  在处理齐齐哈尔日军遗弃化武泄漏事件、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火灾、中国非法移民在英国遇难事件、中国公民麦迦朝圣遇难等事件中,驻外使领馆比以前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尽力交涉善后,并加强了对因私出境的中国公民的出行预警机制。

  在这方面,外交机构仍有很多有待改进之处。不过,就外交工作的根本目标而言,更重要的事情,当然还在于如何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民的利益为最终目标,确认和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稍微回顾一下世界历史,就可以发现,在整个世界格局中,目前的中国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位置。一方面,中国国内处于体制转轨过程当中,社会充满活力,国力迅速成长,因而,不少民众对于本国的信心几乎接近爆棚;然而,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内部也蕴藏着一些风险,假如遭遇挫折,则很容易转化为对于外部世界的过激反应。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民众对于外部世界将极度敏感。

  而同样由于上述原因,外部世界对于中国也非常敏感。对于一个国力迅速增长而又正在转轨的中国,不管是既有全球权力格局中的强者,还是弱者,都会有一个猜测、调整、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误解甚至曲解、误会、猜疑,这些都是正常的。

  关键在于中国自己。因为,中国能否和平地崛起,在世界不经过太大剧烈波动的情况下,让世界接受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取决于中国自己进入及改变现有全球权力格局的方向、时机和力道。

  而在民众关于世界的观念尚不稳定、情绪容易起伏变幻的时候,则尤其需要决策者的理性、冷静与审慎。

  当此之际,决策者首先要清晰地知道,中国的国家利益究竟是什么?

  对于一个国内转型、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也在变动的国家来说,国家利益似乎并非一个显而易见的东西。只有通过正确而有效的渠道,才能够准确地认知这种利益。

  这种渠道是什么?答案不言而喻。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政府工作的指导方针时,强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可能需要同样的决策机制,才能够发现中国的国家利益究竟是什么。

  人们看到,从去年以来,专家们对于中国的外交战略、策略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设想,并且在专业圈内和普通民众中引起了广泛争议;外交部高级官员则曾经在网上与普通网民互动。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外交,其中不乏混乱、错误甚至灾难性的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决策者对于国家利益缺乏清晰的理解,或者整个社会对于国家利益的理解未能形成理性的共识。在众说纷纭、民意、官意、学界之意截然对峙的情况下,决策者当然也就不可能作出审慎的决策。

  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公共论坛,透过各方面理性而冷静的思考、辩论及尝试,形成对于中国国家利益的共识,作为指导外交工作的指南,也许是外交工作能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的一个前提。(文章原标题为:以人为本,塑造理性外交风格)

 
编辑:张明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