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家人忆毛泽东对子女严要求:要我们夹着尾巴做人

2003年12月26日 10:25



12月21日,李敏和首都少年儿童们在一起,讲述父亲毛泽东的故事。李奇峰摄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浅米色的冬衣外套,花白的短发梳得齐齐整整,圆圆的脸庞,皮肤白皙,戴着一副眼镜,下颌最像她的父亲毛泽东……67岁的李敏朴实无华,说起话来不紧不慢,神态平和。这些天,她的日程排得很满:参观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主办的《领袖家风》大型专题展,出席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新书《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的首发式,参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书画展》……陪伴在李敏身旁的是她的儿子、41岁的孔继宁,现为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我们的对话就从《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一书开始——

  “父亲在我们儿女的生命中,深深地根植了‘人民’这两个字。”

  记者: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新书《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为什么要出这样一本书?

  李敏:每年的12月26日对我来说,都是一个不一样的日子,是特殊的日子。今年的这个时候推出这本《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一书,是纪念父亲诞辰110周年,是特别献给给予我生命、意志和品格的父亲毛泽东和母亲贺子珍的礼物。我感谢父亲。父亲在我们儿女的生命中,深深地根植了“人民”这两个字。是他的教诲让我们坚强地走到了今天。

  记者:根植了“人民”这两个字,怎么理解?

  李敏:从小培养爱祖国,爱亲人,诚信、合作、向上、独立思考的好品质,培养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淳朴气质与达观精神,是我的父亲所要求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父亲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记者:最近,《领袖家风》的展览在京举办。作为领袖的后人,你们觉得领袖的家风主要包括哪些内涵?孔继宁:我妈妈一直教育我们,做一个普通人,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做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这也是她的父亲、我的外公,一位领袖同时又是一个普通家长,对子女后代的期望和要求。

  “是父亲给了我知识和力量,练就了我迎难而上的意志。这是永恒的爱之光,令我和我的孩子们终生受益。”

  记者:主席对子女是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

  李敏:父亲是读师范出身,教师一直是他喜欢的职业,这或许正有助于他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平时,他一方面寓教于乐,一方面管教很严,绝不允许我们耽于享乐,强调孩子要坚毅、奋斗、创新、进取。

  孔继宁:妈妈曾给我讲外公教育她的故事。妈妈说,她小时候离开祖国,去了苏联,七八年后回国才开始学中文。为了让她尽快掌握中国字,外公要她练毛笔字。他拿来文房四宝,还亲笔写了仿帖。妈妈上中学时,外公又让她读《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四大古典名著的中文版,并规定绝对不许看俄文版。他还领妈妈去听相声、看京剧,专门请了老师给妈妈讲唐诗、宋词、元曲和有关的名著、名篇。他想让妈妈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外公还要妈妈练就健康的体魄。他曾经带妈妈到溜冰场去滑冰。常言说得好:头三脚难踢。练滑冰也是这个理儿,练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会进步。外公常常教导妈妈,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必须亲口去尝一尝。妈妈常说,“是父亲给了我知识和力量,练就了我迎难而上的意志。这是永恒的爱之光,令我和我的孩子们终生受益。”确实如此,妈妈教育我们,也秉承了外公教育她的原则。

  “父亲说:你们从小就要学会吃苦,不学吃苦怎么行呢!”

  记者:主席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他对子女在生活上有什么要求?

  李敏:人们可能认为“中华第一家庭”的生活一定很不一样。其实,我们家的伙食和一般家庭没有什么两样。比如早餐,不过是:稀粥、馒头加小咸菜。

  有一回,别人给家里送了些可可、咖啡和奶粉。伙房的大师傅想,总吃老三样不行,不如借此换换口味吧。第二天早上,餐桌上摆上了一小锅香喷喷的咖啡、冲好了的奶粉和抹了牛油的面包。这事儿父亲很快就知道了,他把我们叫到面前开家庭会议。他严肃地说:“伙食标准规定多少就是多少,哪个随便超过都不行。”我们都挨了批评,早餐马上又回到了原来的稀粥、馒头、小咸菜。又过了些时候,父亲就让我们到机关大食堂吃饭了。

  大师傅觉得我们吃苦了,提出改善改善。父亲说:“这样说不对。你们讲吃苦的时候,首先把他们看成是我的孩子,所以就规定了一条不同于一般人家子女的标准。他们吃苦不就是吃大食堂吗?大食堂的伙食要比多数农民家庭的伙食好多了嘛!人哪,生活还是向低的比有好处,不比贡献比享受,那就没有出息。”还有一回,我们吃饭时谁也没去动一盘苦瓜。父亲说:“怎么不尝尝这盘苦瓜?你们不知道,它苦中带甘,苦尽甘来啊!你们从小就要学会吃苦,不学吃苦怎么行呢!”

  “父亲说:爸爸的大门向未来的共产党员敞开着。”

  记者:您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受到您父亲的影响吗?

  李敏:对我的理想与追求,父亲始终坚守着引导和严格要求的原则。

  记得中学时代,我写了入党申请书,可又觉得自己还达不到党员的标准,不敢交给学校党支部。一天,我把自己的愿望告诉了父亲。“那,你为什么要入党呢?”父亲不动声色地问。“我同学的爸爸都鼓励子女要好好努力,争取早日入党。您却反问我为什么入党。真让人不理解。”原想说说心里话得到些鼓励,却像被浇了盆冷水,我当时不免有意见。父亲和蔼地看着我,解释说:“一个人要加入党组织,这是件好事嘛。不过,即使是好事,也要问个为什么,要入党,首先要明确入党的动机,这是不能忽略的。”“我想,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是为了……还是让我好好再想想,下次跟您谈行吗?”“好嘛,爸爸的大门向未来的共产党员敞开着!”此后的日子里,我领悟到,那天,父亲不是以爸爸的身份,而是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身份,跟一个有入党要求的青年人在进行严肃谈话。后来,我念完大学到国防科委机关当了见习参谋。在这个团队精神很好的集体里,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父亲当年的提问,我终于能回答了。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我的父母亲一样,成了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父亲从来不主张我们都拢在他身边,更不允许我们以他的名义、权力去寻路子、谋私利,而要我们夹着尾巴做人。”

  记者:在《领袖家风》的展览上,有一个版块是“不要掌声,不搞特殊”。在这方面,您有什么感受?

  李敏:我印象很深的是,1965年,父亲曾一再对我们说:“干部子弟是一大灾难。”最初,我悟不出这句话的深远含义。在我独立生活以后,我才领悟到这句话的内涵。父亲担心的是,干部子弟的优越感,容易使他们借助父母的地位忘乎所以,仗着父母的权势自以为是,甚至无视法律,胡作非为,损害老百姓的利益。这不仅会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导致我们党的干部与群众离心离德,害国害民。这难道不是“一大灾难”吗!

  父亲从来不主张我们都拢在他身边,更不允许我们以他的名义、权力去寻路子、谋私利,而要我们夹着尾巴做人。他从长计议,让孩子接触生活,接触群众,将来才能自立于社会,靠着他这棵“大树”生活的日子是不能长久的。当年,他曾给毛泽民叔叔的孩子三句赠言:“一、无论到哪里,都不要希望人家鼓掌;二、无论到哪里,都要团结;三、无论到哪里,都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要有任何特殊。”对我们的教育,父亲也是以此为准绳,不能因为是他的儿女就放松要求。

  记者:作为领袖的后人,你们现在的生活怎样?

  李敏:我除了读书、看报、看电视外,有时也去父亲生活过的地方看看,去中央档案馆父亲的藏书馆看看,有时候也去参加一些会议。作为毛泽东、贺子珍的女儿,今天的我是普通老百姓中的一个。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我都为此而骄傲。父亲留下的遗产,是可以使我和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的思想,而没有半点儿家私,因为我是毛泽东的女儿。

  孔继宁:我的妈妈和我创办了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为的是长期从事毛泽东思想和民族精神的研究和传播。今年,妈妈参与主编了《真实的毛泽东》和《百年后的毛泽东》。《真实的毛泽东》辑录了100多位工作人员回忆在主席身边工作和生活的文章。《百年后的毛泽东》是一套研究丛书,包括《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毛泽东与孔夫子》、《毛泽东眼中的人》等书。我们的中心还组织策划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书画展》。作为主席的后人,我们从他身上没有接受到任何物质财富,但是主席却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是永恒的主题,我们要继续研究下去。(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丁丁)

 
编辑:闻育旻
相关专题: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诚聘英才】-【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