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2日电 今天《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将2003年称为亮点迭出的“人才之年”。该文说,“人才”一词从未像今年这样,如此高频地出现在文件里、媒体上以及民众的交谈中。
文章指出,今年这个“人才之年”共有三个亮点:一是人才工作地位空前提升。这在党中央、国务院半年时间内接连召开三次会议专门研究人才问题中可见一斑。
二是人才流动享受自由流转。文章说,绿卡风暴席卷大江南北的2003年在众多在“外来人才”的眼中,是个闪动着希望的季节。
三是人才市场经受多重考验。2003年的人才市场如战场。文章说,中国人才市场萌生20年来还从未经历过如此集中的考验:非典来袭、高校扩招、外资涌入……
政以德贤为本,国以任贤而兴。文章最后说,在2003年,一个全党全国重视人才工作,关心人才工作,创新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本网现将该文转载如下:(有删节)
亮点之一:人才工作地位空前提升
5月23日,非典肆虐的艰难时刻。党中央审时度势,英明决断,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研究人才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问题,对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面临的紧迫任务和指导思想,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部署。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这次会议上,党中央强调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这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
半年之后,“神五”升空,举国振奋。11月24日,党中央再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人才工作。会议指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12月19日,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性时刻---建国以来中央第一次专门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推进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中国人才工作一个纲领性的制度文本,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半年时间,三度会议,历史罕见。中央政治局会议为研究同一项工作,时间如此密集、内容如此具体、方向如此明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性人才工作会议,建国以来绝无仅有。这一切充分说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对抓好人才工作的重大历史意义有着准确的把握,对如何做好人才工作有着清醒的认识。
与此同时,各地在加强人才工作方面新思路不断。今年8月,四川召开全省人才工作大会,响亮地提出“从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北京围绕“新北京、新奥运”的总体目标,今年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建设人才之都”的宏大目标……
亮点之二:人才流动享受自由流转
从某种意义上说,将2003年称作“海归人才年”,似乎并不过分。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扩大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重要讲话发表25周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300多名代表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人物和先进工作单位代表,并勉励广大留学人员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留学归国人数平均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80%以上的留学人员希望回国创业。
2003年的夏天,在众多的在京工作的“外来人才”的眼中,是个闪动着希望的季节。6月30日,“北京人才绿卡计划”---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制度正式出台。正如众多“北漂”人才所说的,“绿卡”不单是市民待遇,更是一种新生活的开始。
无独有偶,11月1日,广东开始实施广东“绿卡”计划,来粤工作或创业的各类人才无须改变原户籍、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籍、台湾地区籍、外国籍,即可申领《广东省居住证》,并在创业上岗等多方面享受优惠。
与席卷大江南北的“绿卡风暴”相对称的信息是,区域人才开发一体化的迅猛来势。今年4月,“长江三角洲人才开发一体化”论坛在上海亮相。来自沪苏浙三地的19个城市共同对外宣告,共建“长三角”区域人才开发新机制---沪苏浙三地无用人壁垒,无政策限定,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的局面即将到来。7月9日,上海和宁波就“实施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项目签署合作协议;7月下旬,苏州与上海就共建紧缺人才培训服务中心等问题进一步磋商;11月15日,“上海市博士后嵊州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揭牌,标志着“长三角人才一体化”框架下高智力资源共享机制正式启动……
亮点之三:人才市场经受多重考验
2003年的人才市场如战场。专家表示,中国人才市场萌生20年来还从未经历过如此集中的考验。
一重考验:非典来袭。一项调查显示:非典对就业的影响程度大于对经济的影响,非典可能导致就业岗位减少127万个。一时间,非见面的远程招聘方式火了起来,可视电视、网络面试等新兴方式成了人才流转的“流行色”。
但这种非常状态并未持续太久。6月18日,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旗下的三个固定人才市场重新启动;7月20日,黑龙江省2003夏季人才交流大会拉开帷幕……人事部第三季度的统计数据表明,人才市场已走出非典阴霾。
二重考验:高校扩招。教育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高峰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01万人,明年预计将达到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68万。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且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2年7月,全国待业毕业生为50万人,2003年7月达到70万人。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对此,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多种形式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7月25日,全国人才市场首届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大会开通;12月1日,“全国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开招考的对象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
三重考验:外资涌入。10月,国家人事部、商务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出台的《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符合条件的外资人才中介机构,可以中外合资形式进入中国人才中介市场。这意味着“洋猎头”不用再做“地下游击队”了,中国人才中介市场正式向外资开放。专家预测,这将引发外资涌入热潮,给本土人才中介机构施以更大压力。
政以德贤为本,国以任贤而兴。一个全党全国重视人才工作,关心人才工作,创新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盛若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