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俐 李红艳
长期以来,人们对伟人几乎只有一种视角———仰视。我们能否摆脱这种心理,转而以平凡的视角去讲述伟人的历史呢?将于12月推出的大型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平视毛泽东的契机,连负责影片洗印工作的洗印厂工人们在看了片子之后都说:“这样的毛泽东谁也演不了。”
《走近毛泽东》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与中央文献研究室、多种空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纪录影片。尽管多年来,反映毛泽东题材的影视作品很多,但多是展示大场面、大事件,使毛泽东略带一种“神话”色彩。而《走近毛泽东》借助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资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毛泽东。
毛泽东小时候读私塾,当别的孩子认真苦读四书五经的时候,他却沉醉于古典小说。人们一定很难想像,毛泽东曾经为自己署名“二十八划生”,四处征友,目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改变国民心态,强盛自己的国家,并与蔡和森等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为了实现远大理想,这些年轻人浴雨雪、沐长风,体验“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意境。足见毛泽东不拘一格、无拘无束的独特性格,早在青少年时代已经养成。
湘江边长大的毛泽东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游泳。尤其喜欢体味与风浪搏击时的豪迈感觉。一次游泳的时候碰上大风大浪,水性很好的毛泽东也差点“失足”,被同伴救起。遇险之后,他诗兴大发,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诗句,这也成为毛泽东性喜挑战之一生的缩影。畅游过长江的毛泽东有一个愿望,他曾对斯诺说,我真想不以政治家仅以游泳者的身份畅游密西西比河,但是恐怕美国政府不允许我这样做。
“枪杆子里出政权”是毛泽东军事革命思想的形象化浓缩,然而可能很少人知道,以如此武装斗争策略领导全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人,一辈子却不曾打过一枪,甚至不愿意摸枪。毛泽东虽然不愿带枪,但有一样儿东西可是伴他走过了山山水水———竹杖。那是一次登山时,警卫就地用树枝为他制作的。从那以后,他越用越顺手,就不愿丢掉了。越南一位领导人曾经有意想拿自己的手杖和他交换,留做纪念,却被毛泽东婉言拒绝了。
幽默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性格魅力。这一点在毛泽东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谈起生老病死,表现出唯物主义者的旷达姿态:“我在世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儿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你们吃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叫物质不灭定律。”在新中国加入联合国后,毛泽东风趣地说:别忘了是非洲的穷哥们儿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毛泽东幽默诙谐的语言在片中随处可见。
而有时候,幽默在毛泽东身上则体现为一种力量。曾经有一名外国记者问毛泽东:你自己究竟首先是中国人,还是共产党人?毛泽东的回答是:你这个问题等于问我,是先有父母还是先有儿子?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没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