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作为搭乘载人飞船的工具,既不能中途停下来检查,更不能返回到地面修理,安全可靠性十分重要。
神舟飞船座舱装修得挺讲究,舱内仪表是黑色的、内壁呈铁灰色,而座椅的四周贴上了乳白色的阻燃布。
必备秘书
航天员座舱里的仪表系统是飞船设计师为航天员准备的“秘书”。“她”通过3个显示屏和6块机电仪表以及各种按钮,及时向航天员报告舱里、舱外的多种信息,协助航天员下达手动的各种指令。
可以说,整个飞行期间,除了与地面指挥中心通话联系外,其它的信息全要靠“秘书”来提供。比如,飞船的飞行姿态、速度、飞行时间、飞行圈数、飞到地球什么地方的上空了,船上各系统工作得怎么样,航天员自己的身体状况、生理参数,舱里的温度、湿度等等。
“秘书”还会及时通知航天员近期的工作计划和日程安排,甚至连航天员的日常起居也管。
除了“秘书”以外,设计师还为航天员考虑了一切工作和生活细节。
“罗锅子”标尺
飞船上的开关、按钮数量可观,但它们安装的位置和造型别具一格,能保证航天员被束缚在座椅上时方便地够到。
飞船上各种按钮和开关的尺寸都做得比地面上的大,之间的间隙也很大。为避免航天员戴着手套触摸不方便,按钮的表面也有意制作得不太光滑,以防止手套接触打滑。
不同功能的按钮一般相距较远,防止出现误操作。一些重要的按钮、开关还设置了安全锁,在不应工作之时,即使误碰,它也不会起什么作用。
飞船在太空飞行时,由于失重,航天员的脊椎和四肢自然弯曲,体姿介于坐姿和站立之间,有点像“罗锅”。
为方便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飞船上所有的抽屉、柜子、扶手、操作台的设计,以及座椅与仪表台、控制台的距离,都不能按地面上人的坐姿和站姿的高度来计算,而要以“罗锅”的姿势高度作依据。从飞船轨道舱到返回舱,相应的位置都安有扶手、脚蹬子,便于航天员经过时使用。
航天员的座椅看起来像是专为罗锅做的躺椅,后背靠着的地方向下凹,专业术语叫“椅盆”,大概总长度不到1.3米,航天员的腿脚蜷曲着放在踏板上。座椅下面安有缓冲器,座椅上有一块缓冲减振垫,以减少飞行中的振动和冲击过载。
飞船报警系统的设计也充分“以人为本”,比如,在屏幕报警时,屏幕上显示的汉字挺大,字的高度大于或等于6毫米,字体是仿宋体。字大一点可以醒目;仿宋字比较柔和,不像黑体字那样生硬——报警本来就易使人产生紧张情绪,如果再在感官上加以刺激,紧张就会变为恐慌。
同理,在声音报警时,报警语句比较简洁,最长不会超过9个字,以4~5个字为多,采用的是声音清晰、吐字标准、声调柔润的女中音,让人听起来会自动生成一种稳重和踏实的从她情绪。
考究照明
舱内的照明设计也很讲究。考虑到使用白炽灯会产生热量使舱内升温,所以返回舱和轨道舱里采用了冷光源的U形荧光灯。荧光灯发出的是泛白光,这种光经过多次试验,用蓝光、绿光和黄光三种荧光粉加以混合,涂在荧光灯玻璃管内壁上而生成,既明亮又不刺眼。
显示屏和仪表上的灯光,航天员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心所欲地调节亮度,保证各种图形、符号、数字清楚地显示,保证各种开关、按钮、键盘、阀门等标记清晰醒目。显示屏的背景颜色是淡灰色,不会对航天员的视觉神经产生刺激。
智能参数
飞船上需要监测和显示的参数多达上千个,航天员即使什么都不干,光目不转睛地看数据也看不过来,而且其视力的消耗也吃不消。
设计师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师将大量需要显示的参数,改在后台监视而不显示。显示屏按照飞行程序自动显示当前飞行阶段的主要参数和航天员关心的参数,其余的参数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就不予显示。
另外,飞船座舱里的“墙壁”颜色、灯光效果、“家具”布置、物品摆放等都是经过精心考虑与设计的,宇航员在将在太空享受家一般的平静和舒适。
(来源:摘自纽约《侨报》 作者: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