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媒体剖析高学历“追逐症”:5种观点汇成3股热潮

2003年10月09日 07:18

  中新网10月9日电 中国青年报今天载文对内地日渐蔓延的高学历“追逐症”予以剖析。

  文章将时下有五个非常流行的观点如下:

  其一,“如果没有高学历,我就不能找到好工作。”这是一个在读研究生说的。

  其二,“如果没有高学历,我就没有再升迁的机会。”这是一个机关干部说的。

  其三,“如果没有高学历,我们这儿就不能接收你。”这是一个公司总经理说的。

  其四,“如果没有高学历,我就不能嫁给你。”这是一个有高学历的女孩说的。

  其五,“如果没有高学历,你就很难在这个世界上混下去。”这是一个学生家长说的。

  文章说,五种观点,汇成了三股潮流:

  一种是高校校园的“考研热”。“准备考研吗?”“买考研资料吗?”“上考研培训班吗?”在许多大学校园,这几乎成了同学之间的热门话题。很多学生,从大一、大二就立下了考研之志,一切为了考研,一切服从考研,一切让位于考研。我认识一个在北京读大学的女孩,本科毕业,考研落榜,不好意思再向农村的父母要钱,于是到青岛打工,攒足了生活费,又回到北京,专门租房子复习一年,终于如愿以偿。全国每年招收研究生只有30万左右,而往这座“独木桥”上挤的多达一二百万人。

  一种是机关干部的“拿证热”。有资料显示,到2002年底,全国近500万名公务员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已达到69%,比1993年的32%提高了37个百分点(据8月14日《工人日报》)。据此推算,9年间公务员队伍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增加了180万人。这些人显然不全是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自学和考试,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文凭。也有很多人,虽然年龄已到40岁或50岁,虽然过去只有初中、高中甚至小学文化程度,虽然自己很少到校园里去,甚至连考试都由别人代劳,但也拿到了可作为升迁资本的“高学历”。

  再一种是用人单位对高学历人才的“高消费热”。过去只要有大本、大专或中专学历,就可以找到好工作。现在不行了,许多用人单位动不动就要招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于是,便有了“本科生扫地”、“研究生卖货”、“博士生打杂”的新闻。这些单位的老总,还动不动就拿此炫耀:我这里有多少硕士生,多少博士生。有些党政机关,也要求“提拔县处级必须有本科以上学历,提拔副厅级必须有硕士以上学历”等等,弄得很多人抓耳挠腮,自己没有能力获得高学历,可又想着往上升迁,于是就要去找捷径了。

  高学历就等于高知识、高水平、高能力吗?报载,某地有一位中专毕业的乡镇干部,用公款交了两万元学费,只在本地听了一周的辅导,就获得了研究生文凭。

  文章质疑说:像这样的“高学历”,能让人信服吗?

  有经济学家说,当前这种“高学历追逐症”,来源于“人才供需双方的信息非对称”。不论真假高学历,都能得到“高回报”。这就使得大批有兴趣和没兴趣、有能力和没能力的人,都想获得高学历。所以这位专家说:“比单纯识别和引进人才更重要的,是营造人才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而不是用红头文件去规定以学历等级划定的人才识别与待遇的统一标准。”(据8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当然,从积极的角度说,追逐高学历,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可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无可厚非。怕只怕其中隐含着“虚热”,即不是为发挥作用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而“热”,而是为个人的面子和升迁而“热”。(汪金友)

 
编辑:张明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