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华人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文繁体版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全世界华文媒体,联合起来

2003年09月27日 09:54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2001年,刚从英国一所大学传播系硕士毕业的郑慧进入伦敦某华文报社工作。“整个报社只有三十多名工作人员,整天从英文媒体翻译摘抄东西。虽然报纸在整个欧洲发行,但由于华人居住分散,发行量也不少。那时候有同事说,就算把报社所在的伦敦市中心的办公楼租出去,也比我们在这里办报纸赚钱。”2003年9月,已经是北京一家报纸编辑的郑慧用了9个字来概括她印象中的英国华文媒体——“规模小、质量差、非主流”。

  今年9月24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程曼丽教授向记者透露,在长沙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一些海外华文传媒的负责人正在酝酿成立“世界华文传媒协会”,以加强媒体间资源的整合,打破目前海外华文媒体“小、乱、多、差”的局面。

  打造华文媒体信息平台

  “海外华文媒人才的欠缺是最大的问题。”多年研究这一领域的程曼丽教授告诉记者。缺乏自己的采编人员和高质量的新闻来源,使华文报纸难以提高质量,只是社区社团内交换信息的工具。新西兰《东方时报》社长邓荣进介绍说,新西兰的华文报纸内容都是以广告为主,仅配以少数可以阅读的数据,“比较像样一点的报纸会挪出第一版的上半部来写一点当地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事,这就叫做有头条的报纸,也是新西兰华文传媒中比较像报纸样的报纸”。

  “世界华文媒体目前的状态是各自为政,”美国《世界日报》旧金山社总编辑陈裕如概括说。他提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空前的机会,使全球华文媒体的“分工合作”可以逐渐成形。他的设想是打造中美信息平台,建立新闻交流机制,“一则新闻,做到就地采访、多层撰发、分级供应”,甚至最终形成一个属于“中国人观点”的新闻网,脱离外国通讯社的偏见摆布。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程曼丽对《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说:“现在的华文媒体分布不是很合理,存在扎堆现象,比如俄罗斯有十几家华文报纸,全部集中在莫斯科。”由于市场空间狭小,因此“争食”现象比较严重,一些报纸不得不用“拆墙脚”、“几家斗一家”这样的恶性竞争手段来取得市场。这一方面不利于华文媒体进入主流,一方面也限制了华文媒体整合资源以扩大规模,只能沦为传媒世界边缘的“游击队”。

  据业界人士介绍,这几年欧洲华文传媒市场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诸如文化资源的共享,作者、编辑及出版人员的共享都在讨论之中,经济合作前景看好。程曼丽认为,同一地区的华文媒体应该建立相应的协作组织以加强协调,甚至由专业人士提供特稿方面的专业服务。“从理论上来看,一个地区如果能有一份权威、主流的华文报纸就是比较理想的。”

  海外华文媒体渴望与中国合作

  在此次论坛上,海外媒体的视角和经营理念加上国内媒体的资金和人才优势,被几位媒体老总确定为最理想的合作模式。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萧依钊说,马来西亚的华文传媒近年来已经由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的格局,向融合兼容的集团化方向发展。但办报理念虽各有特色,人才和资金却远远不如大陆的传媒集团。“如果中国传媒与海外华文传媒结合,相信其效果绝不是一加一等于二。”

  事实上,关于跨国华文媒体各个层面的合作都不乏成功的例子,《国际日报》集团主席熊德龙就非常高兴地表示,两年前,《国际日报》创办了印度尼西亚版,并在印尼采取与香港《文汇报》东南亚版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组合发行的新办法。这一内容组合深受印尼本地包括大财团在内的广大读者欢迎,取得了“三赢”局面,《国际日报》已经稳居印尼华文报纸发行量首位。他透露,根据这一成功经验,《国际日报》正在筹划把这种组合发行的方式推广到其他华人聚居的地方。今年将在澳大利亚选择合作者,发行《国际日报》和《文汇报》。

  华文媒体在整个世界传媒格局中仍处于弱势地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新闻社社长刘泽彭把华文媒体的联合比喻为“中国结”,希望各个媒体间能紧密合作。程曼丽也指出,目前中国影响力和关注度不断扩大,正是华文媒体发展的大好时机,如果媒体能全面整合资源,互惠互利,21世纪华文的声音进入世界言论主流并非没有可能。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时捷)

  相关专题: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编辑:周悦


   
  打印稿件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五个(半角逗号号分隔 0.2元一条)

新闻长信,五千字容量
检验码:
手机号:
密 码 :
获取密码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