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下一步改革重在完善体制 专家称过程应渐进

2003年09月23日 13:35

  中新网9月23日电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发表文章称,如果把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比作一项重大建筑工程。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就像一个建筑的结构,实践证明这个结构是成功的。当前社会经济领域存在的诸多体制性的障碍,很像是上下水管道还有些不通畅,但决不是框架出现了问题,所以没有必要拆了旧的框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一语中的:“下一步改革不是另起炉灶,建立新的体制构架,而是在已经初步建立的体制框架基础上继续努力,做完善的文章。”

  文章中指出,如果说前期改革主要是使被旧体制束缚的社会生产力得以释放,今后的改革将致力于形成和完善一种能够使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经济运行有效的市场机制,创造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安排。

  文章着重谈到,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最终实现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标志。没有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方面的重大进展,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就不可能被清除,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也不可能实现。

  而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核心或本质上是政府改革及其职能转变。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中心的改革,将在大规模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的基础上,对社会整个公共部门与管理部门进行全面的综合改革。改革不仅将重新塑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基本关系,而且将使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建立在规范的制度约束基础上,从根本上改进和完善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机制,形成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文章在谈到中国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时写到,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这表明,中国不仅在现代化建设方面要大有作为,而且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也要大有作为。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从客观上讲,像中国这样的转轨国家,改革的进程本身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即使再快还是个渐进过程,恐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三五十年的时间,这是建立整个经济体制的过程,这个体制不是一个领域的体制,它是与其他所有领域体制互相适应互相兼容的体制。

  樊纲同时说到:“我觉得无论从政策角度还是客观角度,都应该有明确地认识,主观上我们希望各个领域尽快推进,针对阻碍改革的既得利益,这样才能抵消他们的阻碍;但从体制改革、建设与发展的角度,谁都不能违反客观规律,不可能超越某些体制建立的发展阶段,不可能超越各种体制兼容相互适应的要求。这是我们从过去十年改革中所总结的最宝贵的经验。”(曹远征)

 
编辑:闻育旻

相关报道: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期 须攻克六大体制“硬骨头” (2003-09-23 12:38:34)
相关专题: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