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小汤山一线护士手记(完结篇):永生难忘的日子

2003年06月20日 18:44


北京小汤山的医务人员给最后一批出院病人献花。安然 摄



六月二十日,北京小汤山医院的SARS病人全部痊愈出院。奋战了数十天的武警总院的白衣战士们欢呼胜利。中新社记者 史利 摄

  中新网6月20日电 以下是一位正奋战在北京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一线的护士应约为本网撰写的手记。

  手记之十八(完结篇):忆起永生难忘的日子

  今天小汤山医院的最后18名病人痊愈出院。在我们奋战的51个日日夜夜里,共救治SARS病人680余名,其中除八名死亡外,全部康复出院,并在院委“严防死守,确保‘零’感染”的总指挥下,创造了1400名工作人员无一被感染的奇迹。

  上午10时,我和17名姐妹为出院病人献了花。在这18名患者之中,有的是几次被我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也有的看着病友们纷纷出院曾经有过“不治了”的念头,更有的早就盼望着和家人团聚,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一大早他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出院所带的物品需要“环氧乙烷”薰蒸消毒八个小时,病人要经过洗澡、消毒液清洁鼻腔、外耳道、臭氧水漱口等程序,换上消毒后的衣服才能走出病区。看着她们欢天喜地的样子,我们的心情也格外激动,回想起第一次接诊,那一夜尤在眼前。

  5月1日,那是让我永生难忘的一天,我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室外32度的气温仿佛要把我蒸发掉,汗水不知湿透了多少遍,而我面临的最大考验是即将近距离接触非典病人,那一刻我怕,每一个病人都是一个传染源,我随时可能被传染而倒下。我仿佛听到了自己急促的呼吸和即将蹦出体外的心跳,我不停地告诉自己,不要和病人太近地接触,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我们忐忑地等待着病人的到来,即紧张又激动,不停猜想着他们的相貌,猜测着他们的年龄……00:40分,在耀眼的警灯闪烁下,第一辆救护车缓缓使入我们的视线,此时我们的心跳已不是时间能数得出来的,我屏住呼吸接下了第一位病人,那是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她的眼中充满了比我还恐慌的神情,她说我们是她的救星,她拽着我问:“阿姨,你会对我好吗?”我忍不住握紧了她的手。有一个老人,下了车就呼呼地喘,我赶忙把她扶上轮椅,极度的呼吸困难使她痛苦地扭曲着身体,嘴里不住地念着:“氧气,氧气”,我至今还记得她的脸,那是一张憋得已经分不出五官、变了形的脸,看着这张脸,我的脑子里已全然没有“危险”二字,只知道紧紧攥紧她的氧气袋,推着她拼命地往病区里跑。两父子恳求住同一房间,他们说:“我们还没活够,生命太可贵了!”如今,这些病人都已相继出院,过去的一切就象一场梦。

  今天出院的病人,最大的65岁,最小的15岁。他们显得特别兴奋,一出院门就拼命向我们挥手,我把手里的鲜花献给了一个女孩,她用不太标准的手势向我敬了一个军礼,“谢谢解放军,希望你们也能赶快回家和亲人团聚。”她微笑地扬起了脸,在阳光下洋溢着健康的一张娃娃脸,我喜欢这张脸。

  欢闹的送别场景,病人和工作人员相互拥抱,签名留念。我为我的职业欢呼,我小声对自己说:“你就是天使,你就是英雄!”

  在无数双送别的眼睛中,15岁的王陀和他爸爸搜寻到了和他们朝夕相处、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却又陌生得只知道名字的医生、护士,头一次看见他们不戴口罩的样子,父子俩兴奋地喊着他们的名字,这时,我们的医务人员落泪了,“病人能记住我们,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作者:安然)

   


小汤山一线护士手记(17):隔离区内的情感生活


小汤山医院一线护士手记(16):最小的病号出院


小汤山一线护士手记(15):下线休整?我…留!


小汤山医院一线护士手记(14):寄往天堂的家信


小汤山医院一线护士手记(13):隔离区内钓鱼赛


小汤山医院一线护士手记(12):病友张健(图)


小汤山医院一线护士手记(11):非典重灾之家


小汤山一线护士手记(10):病人抬走晕倒的护士


小汤山一线护士手记(9):23岁的小芳明天出院


小汤山一线护士手记(8):瘦小的倔骨头护士长


小汤山医院一线护士手记(7):圆了想见明星梦


小汤山医院一线护士手记(6):冒险助患者排便


小汤山医院一线护士手记(5):生死边缘的亲情


小汤山非典医院一线护士手记(4):病人众生相


小汤山一线护士手记(3):医院今晚会住满一半


本网特稿: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一线护士手记

 
编辑:余瑞冬
相关专题:防治非典型肺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